【117营养】胆囊炎与胆石症营养管理

作者:中国临床营养网 2017-07-04阅读:4433次

中国临床营养网(lcyycc)

作者介绍

尤祥妹

《中国临床营养网》专家顾问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7医院营养科主任/副主任护师

中国老年医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会副会长(属国家一级学会),二级营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医院感染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临床营养学会委员,杭州市医学营养学组委员。

专家门诊:

每周五上午(九里松门诊二楼)每周一下午(机场路一楼)

唐红浩

解放军117医院营养科营养师。

主要负责机场路院区营养门诊、会诊、营养评估、病历书写、查房及分管科室住院患者的营养宣教等工作。

胆囊炎与胆石症营养管理

胆囊炎与胆石症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二者常常同时存在且互为因果。胆囊炎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的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疾病,根据结石的化学成分可分为胆固醇结石与胆红素结石。

一、病因是什么呢?[1]

1.胆囊炎多由于胆囊内结石所引起,也可继发于胆管结石和胆道蛔虫等疾病,其中胆道阻塞和细菌感染是常见原因。

2.胆石症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如:

①肝脏胆固醇代谢异常或胆汁酸肝肠循环障碍。

②胆管感染或胆汁淤积。

③长期应用雌激素者。

④遗传因素。

二、有哪些临床变现?[2]

急性胆囊炎发病急,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上腹部胆囊区阵发性剧痛,并放射至右肩及背部,可出现黄疸、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等。常因饱食,或食用油腻食物而引起发病。慢性胆囊炎多因胆石症存在引起,平时表现为饭后上腹部饱胀、隐痛和厌油等消化不良症状,有时感到右肩和右下肋等处隐痛。胆总管结石可根据结石梗阻程度和有无感染决定其临床表现。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为结石阻塞胆总管后继发胆管炎的典型表现。肝内胆管结石多数同时合并胆总管结石。因此,常表现为胆总管梗阻、炎症等症状,有时可伴有急性胆囊炎症状。

三、营养代谢特点如何?

1.胆汁成分改变:肝脏合成的胆固醇和卵磷脂都不溶于水,而胆固醇-卵磷脂与胆汁酸形成微粒后则具有水溶性。三者含量的比例变化对胆固醇的溶解状态十分重要,尤其是胆汁酸的作用尤为突出。当胆固醇含量增高或胆汁酸与磷脂浓度相对不足时,则易形成胆固醇结晶。

2.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低脂肪膳食与胆红素结石的形成密切相关,而高脂肪高蛋白饮食的人群易患胆固醇结石。

3.胆石症患者常存在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的现象。研究表明,膳食纤维可与胆汁酸结合,使胆汁中胆固醇溶解度增加,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可预防结石形成。

四、如何进行营养治疗?

1.急性期

急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期呕吐频繁,疼痛严重者应禁食,行肠外营养,使胆囊得到充分休息。多饮水至少每天饮水达到1500ml-1700ml,在饮水中适量添加钠盐和钾盐,以确保体内水与电解质平衡。疼痛缓解后,根据病情循序渐进地调配饮食,可给予清淡流质或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碳水化合物流质,如米汤、藕粉、豆浆等食物。病情好转后可给予低脂半流质饮食或低脂少渣软饭。

2.慢性期

此期应采用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

①适宜的能量:既要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又要防止能量过剩。供给标准依患者的病情及一般情况而定,可略低于正常量,以每日1800~2000kcal为宜[1]。肥胖患者可低于此标准,以减轻体重;消瘦者则可适量增加。

②适量蛋白质:过多的蛋白质摄入会增加胆汁分泌,影响病变组织的修复;但摄入过少会影响患者的营养状态,同样不利于病变组织的修复。供给量以1~1.2g/(kg·d)为宜[1]。应多选用低脂肪的高生物价优质蛋白食物,如大豆制品和鱼虾类。

③低脂肪、低胆固醇:限制脂肪摄入量,含脂肪多的食物可促进缩胆囊素的分泌,使胆囊收缩。胆囊炎时胆汁分泌障碍,脂肪消化吸收也受到影响,脂肪多可能诱发胆囊疼痛。故需严格限制脂肪摄入量,每天<20g,后可逐渐增加到40g 以内。主要应严格限制动物性脂肪,而植物油脂有助于胆汁排泄,可作为脂肪的主要来源,但应均匀分布于3 餐饮食中,避免在l 餐中食用过多的脂肪。每日胆固醇摄入量以<300mg 为宜,重度高胆固醇血症应控制在200mg 以内。禁止食用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动物肝、肾、脑等内脏,鱼子、蟹黄、蛋黄等食物[2]。

④适量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对于胆囊的刺激作用较弱,且易于消化吸收,每天300~350g[2],以达到补充能量、增加肝糖原、保护肝细胞的目的。应注意的是其来源应以复合糖类为主,减少简单糖类的摄入如砂糖、葡萄糖等,对合并高脂血症、冠心病、肥胖者更应限制简单糖的摄入,以防止加重症状。

⑤充足的维生素:维生素A可防止胆结石的形成,有助于胆管上皮细胞的生长和病变胆道的修复,可大量补充;维生素K有解痉镇痛作用,可缓解胆道痉挛和胆绞痛。其他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也应充分补充。

⑥膳食纤维:植物纤维素能增加胆盐排泄,抑制胆固醇吸收,降低血脂,可使胆固醇代谢正常,减少形成胆石的机会。食物纤维不但有利胆作用,而且能刺激肠蠕动,有利于通便,促使肠内产生的吲哚、粪臭素等有害物质尽快排出,防止胆囊炎发作。可选含食物纤维高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萝卜、豆类、水果、粗粮及香菇、木耳等具有降低胆固醇作用的食物[2]。

⑦大量饮水:多饮水可稀释胆汁、加速胆汁排泄、防止胆汁淤积等,每日饮水量1500ml以上为宜[1]。

⑧改变饮食习惯:少量多餐可减少消化道负担,并且能刺激胆管分泌胆汁,保持胆道通畅;饮食中应尽量减少或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和强烈调味品,如辣椒、咖喱、芥末、酒、咖啡等。油煎油炸及产气食物,如牛奶、洋葱、蒜苗、萝卜、黄豆等。注意卫生,防止肠寄生虫和细菌感染。

食谱举例:

参考文献:

[1]焦广宇,蒋卓勤.临床营养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王凤霞.浅谈胆囊炎与胆石症患者的营养治疗.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J].2013,13(35):169-170.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本站动态栏:

截止到 2017 年 4 月 19 号上午 8:00时,本平台关注人数为:115924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