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例“无肠宝宝”奇迹存活,医学营养交出答卷

作者:邦世迪肠内营养 2017-07-04阅读:2508次

人的一天,最平常不过的事情就是吃喝拉撒睡,但有个小男孩,从出生开始,就没有吃过一顿饭、喝过一滴水,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没有肠子。他是中国首例“无肠宝宝”--阿代尔。

这个特殊的宝宝,从出生起就一直住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里,靠静脉输注营养存活。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所有人努力下,阿代尔的整体健康还算乐观,但长期下去,他将面临肝脏损伤,面部肌肉松弛,语言功能障碍等多方面的问题。对此,阿代尔的健康与成长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大部分网友都对无肠宝宝的降临表示惋惜,也有人理智地提出了可能帮助宝宝康复的办法。邦sir以为,每一个生命都是可爱的天使,我们最该关注的应该是如何能帮助他更健康地生活。邦sir将结合医学专家的建议,从医学营养的角度分析阿代尔宝宝未来的健康之路。

1、不能吃饭、不能喝水

营养全靠定时定量静脉输注

正常人吃进去的食物到了胃里后,被“磨”成浆,经十二指肠进入小肠,由小肠消化吸收营养,食物残渣转化为粪便排出体外。但如果像阿代尔这样没有肠子的情况,人就相当于失去了能量转化器,要想获得足够的能量活下去,唯一的办法是定时定量静脉输注营养液。

为什么要输注营养液?

浙大儿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主任施丽萍主任医师说,营养素(nutrient)是给人体提供能量、构成机体和组织修复以及具有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类、糖类、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膳食纤维等7类。

一般来说,健康人通过进食食物即可获取到人体必的需营养素,营养素通过肠道吸收,而小肠是一个智慧的器官,它会按需调整,哪些营养素过多,它会少吸收一些。但是无肠宝宝因为无法通过肠道吸收营养,只能通过静脉输注营养液(即肠外营养)来维持生命的生长和发育。

2、维持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无肠宝宝需实施肠内营养

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阿代尔的整体状态是健康的,但浙大儿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主任施丽萍主任医师说:从长远看,要想继续维持无肠宝宝的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必须设法实施肠内营养。也就是说,阿代尔首先需等待最佳时机做肠移植(该手术一般在成人中做),随后再尽可能从肠外营养支持转换到肠内营养支持,最后回归到正常的饮食。

为何必需实施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肠内营养(EN)是经胃肠道提供人体所需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

我国著名普外科学专家,临床营养支持奠基人黎介寿院士就曾说过,“当病人胃肠道功能允许时, 应首选肠内营养。”如前所述,无肠宝宝的主治医师也表示:长期使用肠外营养,肝脏损伤也将随之而来。

肠内营养有何优势?

肠内营养是符合生理特性的给养途径,既避免了中心静脉插管可能带来的风险,又可以帮助恢复肠管机能。其优点是简便安全、经济高效、符合生理机能、有多种不同的肠管营养制剂

如何从肠外营养过渡到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的可行性主要取决于肠道是否具有吸收营养素的功能。因此,若无肠宝宝进行肠移植,医疗小组可根据营养诊断和评估结果而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

考虑到无肠宝宝长期进行肠外营养,所以,从肠外营养过渡到肠内营养必须逐渐进行,不能骤然停止。否则将会加重肠管的负担而不利于恢复。大致可参考以下流程:

这种过渡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①营养输注与管饲结合;②单纯管饲;③管饲与经口摄食结合;④正常肠内营养。即应逐渐过渡到肠内营养,直至肠内营养能满足代谢需要时才完全撤消肠外营养,进而将管饲与经口摄食结合,最后至正常肠内营养。

素材来源:都市快报,图片来源:部分自网络.

欢迎大家在微信公众平台搜索“bossd2002”,关注邦世迪肠内营养公众号,更多精彩等着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