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队员徐天成、汤佳崯合影
中国江苏网9月22日讯(记者 王宛璐 通讯员 刘丹青)还记得《超能陆战队》里为主人公疗伤的机器人“大白”吗?上周末,在第九届李光耀全球创新创业大赛(Lee Kuan Yew Global Business Plan Competition)上,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级针灸推拿学硕士徐天成同学领衔的跨校科创团队Acubots(数字经络-智能针灸机器人系统)荣登全球36强并与国际知名企业达成合作意向。这是该项国际赛事开赛16年来,首次亮相现场决赛的中医类作品,南京中医药大学也因此成为国内首个入围此项赛事决赛的医学类院校。
各国青年才俊battle创意 医学生视角+机器人创意突出重围
“李光耀全球创新创业比赛”(LKYGBPC)以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命名。这项融李先生的智慧、创新创业精神和雄心为一体的赛事,向全世界最具创新创业精神的大学发出了邀请,邀请各国青年才俊借此平台展示青年人如何解决21世纪挑战的创新思维和想法。该项赛事旨在搭建一个新加坡与全球创新创业社区合作的平台,向世界各地展示当代青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雄心。据悉,本次大赛汇集了来自68个国家、311所大学、1963名参赛选手的550件作品,由亚洲一流财经类院校之一的新加坡管理大学主办的。
徐天成曾在2015年主持项目《混沌内部的隐秩序——经络的数字化研究》并获得“挑战杯”全国二等奖。在此基础上,团队与南京理工大学展开合作,凭借项目《数字经络针灸机器人》在今年3月获得由世界医疗机器人协会主办的世界大学生医疗机器人创意大赛中国赛区二等奖。赛事结束后,徐天成团队再度与广州中医药大学“24小时动态经络仪”团队展开合作,将针灸疗效的量化评估纳入“数字经络”理论体系,构建起数字经络-智能针灸机器人系统,而该系统与LKYGBPC赛事“智慧医疗”板块非常契合。最终,这支跨校合作的团队正式向赛事提交了Acubots这一作品。
在世界大学生医疗机器人创意大赛中国赛区比赛期间,徐天成面对国内诸多老牌工科院校的对手熟练地阐释出各种“黑科技”原理,收获了评委们对这名医学生的交口称赞。以医学生的视角从临床的角度提出问题,再使用机器人的创意去解决。徐天成认为,这正是他们团队的特色之所在。
曾经“对手”变战友 共同推动针灸国际化
这是一支曾经带着“火药味儿”的团队。除了来自南京理工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两家曾是“竞争对手”的队友之外,同样来自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徐天成和汤佳崯也颇有些“渊源”。毕业于南京市金陵中学的徐天成与毕业于南京市外国语学校的汤佳崯是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的赛场上相识的,而在历次比赛中,汤佳崯屡次以全国特等奖的成绩“完胜”全国一等奖的徐天成。
“针灸国际化迫切需要英语与医学兼修的强者,这样的对手为何不能成为自己团队的一员呢?”徐天成主动联系了汤佳崯,汤佳崯看了申报书之后对针灸机器人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在技术层面深入了解后,更加坚信其临床市场及科研应用价值。汤佳崯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英语优势将产品乃至中医文化推广于国际舞台,于是她毅然加入了Acubots团队,踏上了前往狮城新加坡宣传针灸、推广中医的征途。
在徐天成看来,科研是一个“好医生”向“伟大医生”过渡的必经之路。他认为,做科研,学会记录和分享自己的所得,并在交流中让整个医生群体得到提高是医学科研的价值所在。而在针刺科研的动物标准尚未建立的当下,针灸机器人的应用是一个潜在的突破口。
68人团队横跨9大专业 科技硕果走上国际舞台
据悉,《Acubots-数字经络智能针灸机器人系统》,其英文名取自Acupuncture(针灸)和Robot(机器人),再加上S表示System系统之意。该系统基于传统经络腧穴学,引入了混沌理论与分形几何学,绘制数字经络作为机器人自动取穴的理论基础;再对进针速度与患者痛觉的定量关系加以研究,开发出针灸机器人快速无痛进针的特色功能;构建经穴-主治相关复杂网络,为利用人工智能模拟中医思维提供数学模型,并赋予机器人科研和临床的双重角色;最终推动建立针刺定量研究和针灸精准治疗的国际标准,以科技传承中医。目前,项目组已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4篇并申请发明专利1项;获得荣誉证书26份,获奖论文13篇。
历时4年的研究,团队从最初的8人扩大到了现在的68人。“信任、包容、分担”是这个团队的精神。超过9个专业的同学在一起工作,首先要精通自己的专业,同时也要相信队友对自身专业技能的把握,从而实现合作。这样一个团队获得了多项国内大奖,并最终走上了国际舞台,然而在亮眼的荣誉背后,那些在全国各地熬夜共同奋战一份申报书、为了最佳的汇报效果在跨国航班的机尾训练的场景,对团队每一个成员来说仍然历历在目。
全球36强将成为Acubots新的起点。徐天成说,团队将始终以最包容的心态欢迎世界各地针灸爱好者的加盟,让中国的针灸为世界的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