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阅读,收藏并转发!
安神止遗方《针灸大全》
【处方】照海、中极、膏肓、心俞、然谷、肾俞
照海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阴跷。属足少阴肾经。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跷。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胫神经本干,及胫后动、静脉。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阴痒,尿频尿闭,咽喉干痛,脚气红肿,失眠,癫痫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中极穴
经穴名。出《素问•骨空论》。别名玉泉、气原。属任脉。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主治遗精,阳痿,遗尿,小腹痛,月经不调,带下,崩漏,痛经,胎衣不下,产后恶露不止,外阴瘙痒,以及子宫脱垂,盆腔炎,尿潴留,尿失禁等。直刺0.5-1寸。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
膏肓
膏,心下之部;肓,心下膈上之部。膏肓主要指病位的深隐。古人认为病位深隐,用药物、针灸都不能起多大作用。所谓“病入膏肓”,有“不治之症”或“难治之症”的意思。足太阳膀胱经穴名,在第四椎下,近第五椎上两旁去脊各三寸处。
心俞
经穴名。出《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心之背俞穴。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布有第五、六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外侧支,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和颈桡动脉降支。主治惊悸,健忘,心烦,癫痫,癫狂,失眠,咳嗽,吐血,以及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律不齐,心绞痛等。斜刺0.3-0.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然谷
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别名龙渊,然骨。属足少阴肾经。荥(火)穴。在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末支及足底内侧神经,足底内侧动脉及跗内侧动脉分支。主治喉痹,咳血,消渴,阴痒,阴挺,月经不调,阴痿,遗精,脐风口噤,足跗肿痛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肾俞
经穴名。出《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肾之背俞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布有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及外侧支,第二腰动、静脉后支。主治遗精,阳萎,遗尿,溺血,泄泻,头昏,目眩,耳鸣,耳聋,虚喘,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水肿,腰痛,及肾炎,肾盂肾炎,支气管哮喘,坐骨神经痛,神经衰弱等。直刺1-1.5寸。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
【功用】扶阴养肾、安神补虚
【主治】夜梦鬼交、遗精不禁、白昼乏力、神疲短气
【操作】针刺用补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还可配合灸法,其中照海、中极、肾俞可斜刺1~2寸,余穴均可直刺1. 5~2寸。10次为1个疗程。
【方义】照海为八脉交会穴,通阴跷,阴跷循行“人阴”,正所谓“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中极属任脉,为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可以宣通局部气血。膏肓补气血,调阴阳。心俞、肾俞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是心气、肾气转输、输注的处所,具有疏通心络,补益肾气,养心安神,宁心定志之功。然谷,出《灵枢·本输》,属足少阴肾经,荥穴,亦可泄热。诸穴合用可以养心益肾,安神补虚,对于梦遗效果尤佳。
欢迎关注中医骨科笔记公众号~:
请关注后点击楼下传送门,那里有你想要的所有的内容:
传送门:
中医骨科笔记总目录<=====这个是可以点击的福利
百度搜索“中医智库”,即可体验“中医智库”,获取更多中医知识、养生食疗方、名家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