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汗、盗汗:调和气血方《针灸资生经》,滋阴降火方《神灸经纶》

作者:中医骨科笔记 2017-12-02阅读:5306次

欢迎关注中医骨科笔记,欢迎阅读、收藏、转发!

自汗、盗汗:调和气血方《针灸资生经》,滋阴降火方《神灸经纶》

搜索“神黄名医馆”,或者关注神黄中医智库公号体验

调和气血方《针灸资生经》

【处方】列缺、肺俞、心俞

列缺穴

经穴名。出《灵枢·经脉》。属手太阴肺经。手太阴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任脉。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一说“腕上一寸”(《太平圣惠方》)。或以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押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到处是穴。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及头静脉、桡动、静脉分支。主治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手腕无力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自汗、盗汗:调和气血方《针灸资生经》,滋阴降火方《神灸经纶》

肺俞

经穴名。出《灵枢•背俞》。属足太阳膀胱经。肺之背俞穴。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布有第三、四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有外侧支,并有第三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和颈横动脉降支。主治咳嗽,气喘,咯血,骨蒸潮热,盗汗,及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结核,荨麻诊,皮肤搔痒症等。斜刺0.3-0.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自汗、盗汗:调和气血方《针灸资生经》,滋阴降火方《神灸经纶》

心俞

穴名。出《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心之背俞穴。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布有第五、六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外侧支,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和颈桡动脉降支。主治惊悸,健忘,心烦,癫痫,癫狂,失眠,咳嗽,吐血,以及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律不齐,心绞痛等。斜刺0.3-0.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自汗、盗汗:调和气血方《针灸资生经》,滋阴降火方《神灸经纶》

【功用】疏风通络、调和气血

【主治】自汗

【操作】穴位常规消毒后,列缺向上斜刺。0.5~0.8寸,得气后行提插捻转泻法;肺俞、心俞向脊柱方向斜刺0. 5~0.8寸,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法,重者可灸21壮。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i个疗程。

【方义】列缺为手太阴肺经络穴,通于任脉,具有疏风通络的作用,百病风为首,祛风通络则汗孔闭;肺主气,司呼吸,取肺俞以补益肺气,固表止汗;“汗为血之余”,自汗日久则耗血,取心俞补心养血。诸穴合用祛风通络,益气固表,养血安神,自汗自止。

滋阴降火方《神灸经纶》

【处方】膏肓、大椎、复溜

膏肓

,心下之部;肓,心下膈上之部。膏肓主要指病位的深隐。古人认为病位深隐,用药物、针灸都不能起多大作用。所谓“病入膏肓”,有“不治之症”或“难治之症”的意思。足太阳膀胱经穴名,在第四椎下,近第五椎上两旁去脊各三寸处。

自汗、盗汗:调和气血方《针灸资生经》,滋阴降火方《神灸经纶》

大椎

经穴名。出《素问•气府论》。《肘后备急方》作大槌。《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作大顀。别名百劳、上杼。属督脉。三阳、督脉之会。在后背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及第一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颈横动脉分支。

自汗、盗汗:调和气血方《针灸资生经》,滋阴降火方《神灸经纶》

复溜

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别名昌阳、伏白、外命。属足少阴肾经。经(金)穴。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和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及胫后动、静脉。主治腹胀,水肿,肠鸣,泄泻,盗汗,自汗,脚气,腿肿,足痿。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自汗、盗汗:调和气血方《针灸资生经》,滋阴降火方《神灸经纶》

【功用】养阴降火、益气固表

【主治】自汗

【操作】穴位常规消毒后,膏肓向脊柱方向斜刺0. 5一0.8寸,复溜直刺0. 5 ~1寸,以上二穴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法;大椎向上斜刺0. 5 ~1寸,得气后行提插捻转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方义】膏肓穴为补虚要穴,专擅补虚去实,滋阴清热;复溜为肾经经穴,滋阴清热,固表止汗;大椎清热降火,以祛外邪。诸穴合用,阳热得以清泻,阴液得以固摄,则汗出自止。

欢迎关注中医骨科笔记公众号~:

自汗、盗汗:调和气血方《针灸资生经》,滋阴降火方《神灸经纶》

百度搜索“中医智库”,即可体验“中医智库”,获取更多中医知识、养生食疗方、名家医案。神黄优选商城全新上线,做有态度的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