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怎样治疗高脂血症?

作者:骨伤的杨张张扬 2017-12-28阅读:1280次

高脂血症的中医认识

中医认为高脂血症的主要病因是饮食不节,劳逸失调,气机失司,脏腑机能减退,其关键的病理因素为痰湿、瘀血。如隋唐·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诸痰候》:“诸痰者,此由血脉壅塞,饮水积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指明痰既是病理产物,也是病理因素。

针灸怎样治疗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的针灸经络认识

中医经络学说认为,脾胃二经相互络属,主中焦之运化,本病的发生,主要责之脾胃二经。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两者相互作用,化生之气血精微由脾经输送至各个脏腑、官窍及肢体筋骨等组织,分出的浊物则由胃降而下至肠腑排泄。脾胃二经的升降协调,使得水液、气血精微代谢利用得当。一旦脾胃二经病变,运化功能失调,水液、气血精微不能正常输布,则凝聚于血脉之中,变生膏脂,发为本病。

另外,经络学说中,足厥阴肝经“挟胃,属肝,络胆”,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任脉“循腹里”,这三条经络均与脾胃直接或间接联络。肝、肺二经病变,人体气机失调;任脉病变,气血运行不畅,也会影响水液精微的输布,导致本病的发生。

针灸怎样治疗高脂血症?

辨证分型

高脂血症的病位在脾(胃)、肝(胆),涉及肺、肾,主要病机是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肝失疏泄为本,痰浊、气滞、血瘀为标,其中痰瘀气血常杂而为病。分型主要如下:

针灸怎样治疗高脂血症?

治疗策略

按照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重在化痰祛湿、活血通络,兼顾补脾益肾、疏肝利胆。按照具体辨证分型,痰浊阻滞治以燥湿祛痰、健脾和胃;脾虚湿盛治以益气健脾、化湿和胃;气滞血瘀治以行气化瘀、活血通络;脾肾阳虚治以温阳健脾、化浊降脂。

针灸怎样治疗高脂血症?

治疗方案

【治疗原则】

以“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为则,以健脾化湿、化痰行气为主。

【取穴】

以任脉、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中脘、天枢、足三里、阴陵泉、丰隆、支沟。

【配穴】

痰浊阻滞型,加下脘、胃俞以化痰降浊;脾虚湿盛型,加脾俞、三阴交以健脾利湿;气滞血瘀型,加合谷、太冲、膈俞、肝俞行气活血;脾肾阳虚型,加气海、关元、脾俞、肾俞以益肾培元;伴胸闷者,加膻中以宽胸理气;伴头晕者,加百会、上星以升阳定眩;痰浊郁久化热者,加内庭、曲池清泻热痰。

针灸怎样治疗高脂血症?

【刺灸法】

膈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等穴不可直刺、深刺,避免误伤;气海、关元可加温针灸以加强温阳益气之力;其他穴位采用常规针刺手法得气。

【其他疗法】

1.电针:取穴天枢、足三里、丰隆、阴陵泉,每次选用2组穴位交替,采用疏密波,每次20分钟,隔日一次。

2.艾灸:取气海、关元、神阙、足三里,可选用艾柱灸、艾条悬灸或温针灸。

3.穴位埋线: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大横、足三里,每两周一次。

4.耳针:取神门、脾、胃、肝、肾、胆、内分泌、三焦,每次选取3~4穴,采用毫针刺法,埋针法或压丸法,两耳交替。

5.拔罐疗法:主要取腹部穴位及背部膀胱经穴位,以疏经通络、行气化湿。

针灸怎样治疗高脂血症?

针灸如何防治高脂血症的相关病症

临床上,高脂血症往往并不是单一发生的独立疾病,其多伴有血糖异常、胰岛素抵抗,或进展为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病症。针灸治疗如何兼顾其合并症状,防治继发病症的发生,是治疗上的一个重点。

对于高脂血症伴有血糖异常、胰岛素抵抗的患者,针灸取穴以脾胃二经的穴位为主,重在健脾和胃,使中土生化得令,气血精微的输送有道。同时,兼顾肝胆经穴位,以调畅全身气机,助脾胃运化。目前也有研究证实,针刺脾胃二经的足三里、三阴交、丰隆等穴,能够很好地调控糖、脂代谢,改善胰岛素的抵抗情况;同时临床要注意天枢穴的使用,该穴乃大肠之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同时乃三焦之中焦要道,传输水谷精微上行于肺,下传糟粕及水湿之外出,故临床治疗当务必重视。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也是高脂血症常见的伴发或继发病症。针灸对此类相关疾病的防治,基于这些疾病的发展与影响因素。在针灸调控糖脂代谢的基础上,认识到痰瘀内阻脉络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病机,针刺取穴可选用血海、膈俞、心俞、肝俞、中冲等具有活血通络的穴位,兼顾活血通络之功。临床上,还可以根据患者体质,若瘀血体质明显,如唇暗、舌紫,脉弦大,胸胁刺痛等,可配合肢体静脉迂曲处刺络放血,以达祛瘀通络之功。

来源:本文选自《肥胖内分泌疾病针灸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作者:谢长才。人卫中医编辑整理。

声明:文章转载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权烦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诚邀稿件,欢迎投稿:[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