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提插补泻法的视频演示,这些常用行针手法你掌握多少?

作者: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 2018-01-02阅读:1553次

近期,在华佗教育《针灸学》基础班的课堂上,中医药大学针灸学副教授乔老师给我们详细讲解了在行针时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和技巧,现将课堂上乔老师讲的部分内容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很好的掌握《针灸学》这门课程。

视频加载中...

毫针的检查

中医针灸提插补泻法的视频演示,这些常用行针手法你掌握多少?

针尖应端正不偏,形如“松针”,尖而不锐,圆而不钝,无毛钩;针身应光滑挺直,圆正匀称,富有弹性,无弯曲、折痕、斑剥、锈痕;针根应牢固,无剥蚀、损伤及毛刺;针柄的金属丝缠绕均匀、牢固而无松动或断丝。

指力和手法的锻炼

良好的指力是施行针刺手法的基础,熟练的手法是针刺治病获效的保证。

通过经常练习,使指力充沛、手法熟练后,则在针刺时可以做到进针时快而不痛,行针时各种手法运用自如。

指力的练习

中医针灸提插补泻法的视频演示,这些常用行针手法你掌握多少?

主要在纸垫上进行。用松软的纸张,折叠成约8cm,宽约5cm,厚约2-3cm的纸垫,用线成“井”字形扎紧,做成纸垫。

练习时,左手平执纸垫,右手拇食指或拇食中指持针柄,使针身垂直于纸垫,然后捻动针柄,并逐渐加力,将针刺入纸垫内。待针穿透纸垫后,再捻转退针,另换一处,反复练习。针具:1.0-1.5寸

手法练习

中医针灸提插补泻法的视频演示,这些常用行针手法你掌握多少?

主要在棉团上练习。将棉花塞入布袋,做成直径6-7cm的圆球,即可练习。

可练提插、捻转、进针、出针等各种毫针操作手法。目标:动作协调、运用自如

手感练习

将瓦楞纸剪制成10*10cm大小,厚约2-3cm,松紧适度的纸垫,左手平执纸垫,右手持针,持针方法同指力练习。进针时,仔细体会针下感觉。在此基础上,可在自身或他人身上试针,并体会手感。

毫针刺法

进针法:通常有三种进针法,分别为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针管进针法。

临床中一般以右手持针操作,以拇、食、中指夹持针柄,其状如持毛笔,将针刺入穴位,故称右手为“刺手”;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固定针身,故称为“押手”。

单手进针法

多指仅运用刺手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多用于较短毫针的进针。

双手进针法

通常有四种进针法,分别为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

中医针灸提插补泻法的视频演示,这些常用行针手法你掌握多少?

中医针灸提插补泻法的视频演示,这些常用行针手法你掌握多少?

中医针灸提插补泻法的视频演示,这些常用行针手法你掌握多少?

中医针灸提插补泻法的视频演示,这些常用行针手法你掌握多少?

针管进针法

押手持针管,用刺手食指叩打或用中指弹击针尾,即可使针刺入皮肤,然后退出针管,再将针刺入穴位。此法进针不痛,多用于儿童和惧针者。

针刺的角度

针刺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分为以下三种:

中医针灸提插补泻法的视频演示,这些常用行针手法你掌握多少?

直刺:针体与皮肤成90度角左右垂直刺入,适用于大部分腧穴。

斜刺:针体与皮肤成45度角左右倾斜刺入,适用于不宜深刺的腧穴。

平刺:针体与皮肤成15度-2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适用于皮薄肉少的腧穴。

中医针灸提插补泻法的视频演示,这些常用行针手法你掌握多少?

行针手法

行针又称运针,是指毫针刺入穴位后,为使患者产生针刺感性,或进一步调整针感强度,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行针手法包括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

基本手法包括:提插法和捻转法。

中医针灸提插补泻法的视频演示,这些常用行针手法你掌握多少?中医针灸提插补泻法的视频演示,这些常用行针手法你掌握多少?

辅助手法包括循法、弹法、刮法、摇法、飞法、震颤法。

中医针灸提插补泻法的视频演示,这些常用行针手法你掌握多少?中医针灸提插补泻法的视频演示,这些常用行针手法你掌握多少?中医针灸提插补泻法的视频演示,这些常用行针手法你掌握多少?中医针灸提插补泻法的视频演示,这些常用行针手法你掌握多少?

震颤法:针刺后,医者右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针身轻微震颤的方法。作用:促使针下得气,增强针刺感应。

根据临证,选用相应的辅助手法。刮法、弹法适用于不宜施行大角度捻转的腧穴;飞法可用于某些肌肉丰厚部位的腧穴;摇法、震颤可用于部位较浅的腧穴。这些手法,可促使针后气至或加强针刺感应,以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防治疾病的作用。

什么是得气?

古称“气至”,近又称“针感”。是指针具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针下是否得气,可以从患者对针刺的感觉和医者刺手指下的感觉两个方面分析。

患者:酸麻重胀,热凉痛痒,抽搐,蚁行感及传导、扩散现象。少数还可见到受刺腧穴部位循经皮疹带或红、白线状现象。

医者: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若未得气,针下空松、虚滑感。 “如鱼吞钩饵”《标幽赋》:“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中医针灸提插补泻法的视频演示,这些常用行针手法你掌握多少?中医针灸提插补泻法的视频演示,这些常用行针手法你掌握多少?

针刺补泻手法,包括单式补泻手法和复式补泻手法两类。

单式补泻手法

中医针灸提插补泻法的视频演示,这些常用行针手法你掌握多少?中医针灸提插补泻法的视频演示,这些常用行针手法你掌握多少?

徐疾补泻:进针时徐徐刺入,疾速出针者为补法;进针时疾速刺入,徐徐出针者为泻法。

迎随补泻:此处指针向补泻。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为泻法。

复式补泻手法

中医针灸提插补泻法的视频演示,这些常用行针手法你掌握多少?

行针注意事项

1.患者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应尽可能选用卧位。

2.妇女怀孕3个月以下者,不宜针刺少腹部穴位。妊娠3个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的腧穴也不宜针刺。

3.小儿针刺时宜采用轻刺、速刺、浅刺法,一般不宜留针。小儿在囟门未闭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

4.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对患有出血性疾病,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关于行针手法技巧和注意事项的知识点就先总结那么多,以上只是一部分。如果大家对课程感兴趣,可以报名参加华佗教育本周六《针灸学》基础课的第三节课,到时乔老师还会跟大家详细讲解一些《针灸学》其他知识点,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