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针灸处方分享(四)——行气健脾方,健脾消水方

作者:中医骨科笔记 2017-07-09阅读:1298次

针灸经典处方又来了,欢迎阅读,收藏并转发!

水肿针灸处方分享(四)——行气健脾方,健脾消水方

行气健脾方《医学纲目》

【处方】水分、中脘、内庭、行间、足临泣

水分

水分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1寸。仰卧取穴。

水肿针灸处方分享(四)——行气健脾方,健脾消水方

中脘

在上腹部正中线上,当脐上4寸处

水肿针灸处方分享(四)——行气健脾方,健脾消水方

内庭

在足背,当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外侧支之趾背神经和足背静脉网。

水肿针灸处方分享(四)——行气健脾方,健脾消水方

行间

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水肿针灸处方分享(四)——行气健脾方,健脾消水方

足临泣

在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分支和足背动、静脉网,第四跖骨背动、静脉。

水肿针灸处方分享(四)——行气健脾方,健脾消水方

【功用】行气健脾,肝郁气滞,利水消肿

【主治】脾胃气虚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操作】水分、中脘各灸7~9壮,内庭、行间、足临泣直刺0. 5~1寸,用泻法。隔日1次,7~10次为1疗程。

【方义】水分,为任脉上的重要穴位之一。中脘,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别名,胃脘穴,太仓穴,胃脘穴,可聚集传导地部水液。内庭为足阳明经之荥穴,《针灸甲乙经》:胫痛,腹胀皮痛,善伸数欠,恶人与木音,振寒,嗌中引外痛,热病汗不出,下齿痛,恶寒目急,喘满寒战,断口禁辟,不嗜食。《马丹阳十二穴歌》:内庭次趾外,本属足阳明。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瘾疹咽喉痛,数欠及牙疼,疟疾不能食,针着便惺惺。行间,出《灵枢·本输》,属足厥阴肝经,可以生风化火,为肝经荥穴,经水湿风气由此顺传而上。足临泣,五输穴之输穴,五行属木,可以舒肝熄风,化痰消肿,为其经络之气上下,出人之所,主病体重节疼,本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八脉交会穴曰:“……头风痛肿项连腮,眼肿赤痛头旋,……临泣针时有验。”诸穴配伍,可以行气健脾、利水消肿。治疗肝郁气滞、脾胃气虚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

健脾消水方《医学纲目》

【处方】太白、公孙、复溜、绝骨、足三里、水分

太白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布有隐神经及腓神经分支,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跗内侧动脉的分支。

水肿针灸处方分享(四)——行气健脾方,健脾消水方

公孙

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

水肿针灸处方分享(四)——行气健脾方,健脾消水方

复溜

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和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及胫后动、静脉。

水肿针灸处方分享(四)——行气健脾方,健脾消水方

绝骨

在外踝直上三寸许的腓骨凹陷处。

水肿针灸处方分享(四)——行气健脾方,健脾消水方

足三里穴

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右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水肿针灸处方分享(四)——行气健脾方,健脾消水方

水分

此穴在脐上1寸,内应小肠腑,水谷至此分清别浊,故名水分。

水肿针灸处方分享(四)——行气健脾方,健脾消水方

【功用】利水消肿

【主治】腹身尽肿按之陷而不起

【操作】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方义】太白,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输穴、原穴,可以较好地补充脾经经气的不足,为脾经经气的供养之源,故为足太阴原穴,可生发脾经阳气。公孙,是足太阴脾经络穴,别走足阳明,又是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冲为血海,故公孙健脾气,平冲气,理经血。复溜,为足少阴肾经经穴,五行属金,为肾经母穴。绝骨,又名悬钟,在足外踝直上三寸,属足少阳经。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合穴,五行属土,又是胃之下合穴,能强胃健脾,补益后天之本水分,为任脉上的重要穴位之一。诸穴配伍,可以利水消肿,治疗腹身尽肿之陷而不起。

欢迎关注中医骨科笔记公众号~:

请关注后点击楼下传送门,那里有你想要的所有的内容:

传送门:

中医骨科笔记总目录<=====这个是可以点击的福利

友情提示:文中引用医案、方剂素材来源于“中医智库”APP,希望获得更多名家医案,方解,请进入各大应用商店,搜索“中医智库”下载。

腧穴美图来自于“神黄中医百科”欢迎查找使用!做中医人好用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