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们健康意识强,再加上生活水平相较以前有了质的提升,很多人都注重养生。当身体开始有些轻微的不适,有些人就想去医院做检查。然而很多常见的小病痛其实并不一定得吃药,用一些实用的民间治病偏方就能搞定。
关节寒痛:用电吹风吹
关节疼痛一般是冷风吹出来的毛病,不妨用热风吹走它。
电吹风之所以能吹走疼痛,类似于中医中“灸”的作用,即通过热刺激,把寒气逼出来,来去除疼痛。注意吹的时候一定隔着衣服吹,直接对着皮肤猛吹,容易把皮肤烫伤。
饭后烧心:吃花生就行
饭后烧心,吃药有时候很难缓解,还容易刺激胃!
教你一招,每次出现烧心的时候,可以咀嚼3~5粒生花生,一会就能缓解,并且还能养胃,抑制胃酸,促消化,会经常烧心的人可以试试。
慢性咽炎:金银花泡水喝
得了慢性咽炎,老是感觉嗓子堵着东西,吃药打针只能暂时缓解。
你可以试试这个方法:用将金银花、鱼腥草、野菊花、胖大海一起泡水,每天当茶喝,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有很大好转。
口苦口臭:隔夜茶就可以
口苦口臭让人很尴尬,其实是牙缝中腐烂食物的味道,不用专门看医生。
教你一招,清晨刷牙后,口中含隔夜茶5分钟,然后吐掉,就能去味,一天口气都很清心,如果这样做还是有味,去检查一下消化道就可以。
色斑暗沉:吃维生素
脸上如果有斑,看上去就像没有洗脸一样,经常化妆遮盖还会不断加重斑点。
去药店买点VC和VE,配之前用过很多方法,最后用这个方法去掉了,半年多了不反弹,还白了。
偏头痛:多吃含镁的食物
有偏头痛的人会经常靠止痛药缓解,其实多吃含镁的食物就能够止痛。
医生对偏头痛人群进行检测后发现,他们普遍存在低镁的现象。而很多食物含镁量较高,比如小米、荞面、豆类、香蕉、坚果及海产品等,能有效减少偏头痛的发作率。
黑眼圈眼袋:枸杞泡生姜
眼睛周围有黑眼圈,眼袋,会让整个人的形象大打折扣。
每天早晨喝一杯枸杞生姜水,能改善眼部皮肤,20多天细纹眼袋黑眼圈就能完全去除了,看上去年轻10多岁,因为很好用,最近很火。
脚气灰指甲:用醋泡就行
灰指甲和脚气不仅难看还难受,最可怕的是他会不断蔓延,传染给家里人。
脚气和灰甲都是真菌引起的,晚上用醋泡完,很快就能好,再严重的灰甲都能好,如果也有脚气,连续泡几次就能完全好,还不反复。
去皱纹抗衰老:用丝瓜片
人一旦过了25岁,皱纹会以每天0.02mm的速度爬满整张脸,再美丽的脸有了皱纹也会黯然失色。
把丝瓜去皮后切成薄片贴在脸上,2分钟后拿掉洗干净,然后涂抹[蕴妙精华液]天猫有,连用20多天,皱纹就能消失的差不多,如果嫌麻烦也可以直接用精华液。
湿疹:用绿豆和醋
有湿疹皮炎癣的朋友都知道,不仅皮肤难看,而且有时候痒的让人难受。
把绿豆用醋泡后,碾成末敷在皮肤上,就有不错缓解。
脱发秃顶:隔夜茶洗头发
脱发秃顶一般是油脂分泌过旺或者内分泌失调会引起脱发秃顶!
用隔夜茶洗头,不仅能生发,还可以去掉头屑,如果眉毛稀疏也管用,用刷子沾着隔夜茶刷眉毛,20天眉毛就会变的浓密,记得平时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
容易过敏:用花椒和生姜
容易过敏的人有很多东西不能碰,很多化妆品没法用,告诉你个小秘诀。
烧滚的水中加入10颗花椒以和两片生姜,冷凉后清洗过敏的地方,能快速消除过敏反应。
如何正确使用民间偏方一、病症要明确,偏方要实用
不要不问病情的原委,也不管偏方是否科学、合理,滥用一气。须知,许多疾病表面症状似乎差不多,但实质上却截然不同。如腹胀可以为许多疾病所共有,可见于胃肠疾病、胆系疾病、肝病及心功能不全等。山楂可以助消化、消除胃肠疾病引起的腹胀,却不能治疗心功能不全引起的腹胀。
二、药名要准确,用量要把握好
偏方多数是流传或散落在民间经口传耳闻而来,经验成分比较多,不少药物同物异名或异物同名的现象不少,因此,在药名、用法、用量、适应证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误差。此外,在用量上应格外注意,偏方中不少是含有剧毒的药物,像麻黄,中医有麻黄不过钱(3克)之说,如果麻黄用量大了,会出现心悸等不良反应。
三、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方施治
患者各具特点,年龄、性别、体质等也各有差异;还有,偏方大多为中草药,这些药物在采集季节、炮制方法等方面也有一定讲究。
四、食品疗法虽好,也要注意病情变化
偏方大体分为两大类,一为纯中草药类;二为食疗药类。既可做食品又可做药用的一些果品、禽蛋、动物内脏等,大多具有滋补性质。如冬虫夏草煮老鸭汤治疗阳痿,这些偏方总的说来吃些无妨,但不能很快奏效,可以辅助治疗疾病。 所以,有些偏方,自我感觉可以试一试。但是,有些偏方,自我感觉有危险性,那就要放弃或者咨询医生。
五、要注意偏方中的药物与其他药物有无配伍禁忌
如糖尿病病人服用优降糖,则忌人参、甘草,它们之间可能产生拮抗作用,减低降糖药的疗效。
结语:一些病症听起来很吓人,但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往往在家里用些偏方就能治得好,完全不必花冤枉钱去买一大堆药。但是每个人体质一不样,且某些疾病的症状是类似的,在使用偏方之前你一定要能明确病症,询问专业的医生后再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