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止汗汤
【来源】张梦侬,《临症会要》
【组成】生黄芪15克,麻黄根、当归各10克,生地、熟地各15克,炒黄柏6克,炒黄连3克,炒黄芩10克,煅龙牡粉各15克,浮小麦60克,甘草10克,大枣7枚(煨黑打碎)。
【用法】水煎服。两日1剂,分4次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5日为度。汗止停药。
【功用】泻火滋阴,扶阳固表。
【方解】气为阳,血为阴,阳虚则自汗出,阴虚则盗汗出。自汗盗汗并见,为阴阳俱虚,气血两亏。故用《证治准绳》之当归六黄汤,以当归养血和气;生熟地补肾滋阴;黄芩补阳气、泻阴火、固表止汗;黄芪泻上焦火;黄连泻中焦火;黄柏泻下焦火。火泻则阴血自安。又加止汗甚捷,效如桴鼓之麻黄根;涩能固脱、秘精止汗之龙骨、牡蛎;养心、补虚、止自汗、盗汗有显效的浮小麦;性味甘温,补中益气、能协和诸药之甘草、大枣。诸药配伍,共奏泻火滋阴、益气固表之功,故能使自汗盗汗皆止。
【主治】有时日间动则全身汗出、静则不出;有时夜间睡中出汗,醒则自止。
【加减】若自汗盗汗重者,可配用外治方:煅五倍子60克,煅枯白矾30克。共研细末,备用,于每晚临睡前,用鸡蛋清或唾液调药末如小荸荠大,干湿适宜,取药丸贴在肚脐上按平,外用布带束缚,不令移动。当夜即能止汗,每日换药1次,7日为度。
【疗效】多年使用,效果甚佳。
【附记】本方名为编者拟加。
2疏渎固表汤阿
【来源】聂天义,《四川中医》(7)1986年
【组成】杏仁、茯苓各15克,泽泻、黄芪各18克,防风8克,白术15克,仙鹤草24克,煅牡蛎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气固表、宣肺止汗。
【方解】三焦水道不畅,表虚腠理不固,津液势必外泄而为汗证。汗与血同源异流,有深浅层次不同,但能濡血,血可泌津,初汗在津,久汗及血。故止汗药与收敛止血药同用,其止汗之效弥彰。方用杏仁宣肺降气,启上源以通水道;茯苓健脾化湿以运中;泽泻开下闸以利下,更似黄芪、白术、防风益气固表;仙鹤草、煅牡蛎专肆止汗;加肉桂、淫羊藿者,以助肾行“主水”之令。迨表固截断津液外泄之路,三焦决渎有权,则水津四布,五经并行,水液无妄溢之势,致多汗之证可除。
【主治】顽固性多汗症。
【加减】若肾阳虚者,加肉桂、淫羊藿;肾阴虚者,加山萸肉、山药;湿热盛者,去白术,增泽泻之量,并加桂枝、滑石。
【疗效】临床屡用,每能应手取效。
3黄芪龙牡汤
【来源】陈达中,《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黄芪30克,生龙骨、生牡蛎各20克,浮小麦18克,五味子9克,地骨皮20克,炒白芍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益气敛阴,和营止汗。
【方解】方用黄芪、芍药敛阴和营;地骨皮清虚热、除烦;五味子收敛心气;龙骨、牡蛎、浮小麦潜阳敛液。诸药相伍,共奏益气敛阴、和营止汗之功。
【主治】盗汗。
【加减】气虚重者,加党参30克或北沙参30克;舌红、热象明显者,加生地15克,知母12克,黄芩9克;便秘,苔黄腻者,加大黄6克,茯苓12克;肢体麻木者,加鸡血藤30克。
【疗效】治疗60例,痊愈44例,好转16例,服药最多为22剂,最少为4剂。
4五郁散
【来源】程爵棠,《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广郁金30克,五倍子9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每取本散10~15克,用蜂蜜调和成稠膏状(以不流动为度),做成两药饼,贴敷于两乳头上,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功用】疏肝解郁,收敛止汗。
【方解】自汗之因虽多,但主要是肝失调节、营卫失和所致。方用广郁金,疏肝气,散血瘀,故尤以疏解气血之郁见长,气舒则复,卫气司体表开合之功;入五倍子收敛止汗,汗止以防津液外泄之弊。且药外敷乳头,而两乳为肝胃二经之经脉循行之地,俾药力直达病所,入肝以复气机调节之用;入胃以助卫气生化之源。药仅两味,力专效宏,共奏疏肝解郁,收敛止汗之功。
【主治】自汗,症见一身汗出,上部尤多,动则自汗加重,或日久不愈,或伴见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头昏头痛等症。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满意。以一次总结用本方外敷治疗自汗45例资料为例,其中痊愈41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达100%。一般用药1次,最多15次即效。
【附记】据临床观察,凡自汗,日久不愈,与情绪变化有关的,用之无不立验。若连续用药5次,汗减而未止者,可调整各药量,广郁金15克,五倍子30克,如上法继续外敷,自汗必止。
5养阴止汗汤
【来源】程爵棠,《临床验方集》
【组成】生地15~25克,炒酸枣仁9克,大红枣6~12枚、陈浮小麦、生牡蛎(先煎30分钟)各15~30克。或加霜桑叶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其中临睡前服1次。
【功用】养阴敛汗,镇静安神。
【方解】古谓:“汗为心液,本乎于阴”。人入睡则汗,汗为心肺所藏,若邪不干扰则静而不动,扰之则动而外泄。阳为阴守,阴为阳之宅,故盗汗者,发于阴而出于阳是也。盖阴中之营气、启闭则由阳中之卫气也。营卫调和,何汗之有?寐则卫气入于阴、阴虚则阳失所守,阳必凑之,阳蒸阴分,则血热而致津液外泄,此盗汗之所由起矣。笔者认为,盗汗属阴虚者居多,此亦因阴虚火旺所致也。然阴虚日久必损及阳,故前人云:“……灼而不已,阳能久存而不破损乎。是阳虚亦可致盗汗,不独阴虚也。”治宜养阴敛汗,镇静安神。方中君以生地凉血清热养阴以拒动汗之源;臣以浮小麦、生牡蛎、酸枣仁,养阴潜阳敛汗,镇静安神;佐以红枣益气健脾生津、并能协调诸药之性,故兼之为使。诸药配伍为用,共奏养阴敛汗、镇静安神之功。
【主治】盗汗。症见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或心烦不寐,多梦纷纭、头晕、神疲乏力等。
【加减】若阴虚偏甚者,加银柴胡、白薇、北沙参、麦冬各9克;偏气虚者,加党参、黄芪、白术各9克;畏寒肢冷者加黄芪9克,制附子6克;兼湿热者,加茵陈、川黄柏各9克;若盗汗重、日久不止者,配用止汗散(自拟方)外敷,方用五倍子30克,枯矾、煅牡蛎各9克,共研细末。每取10克,用人乳汁(适量)调和成软膏状,搓成药饼,贴敷肚脐上,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隔3~5日换药1次。或用本散干扑之(汗出部位),每日3次。
【疗效】总结用本方加减治疗盗汗195例资料,其中133例单纯性盗汗均获痊愈,兼宿疾(如肺结核、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慢性肝炎等)盗汗62例中,痊愈36例,显效19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8%。
【附记】临床观察,本方止盗汗效果确切,无论阴虚或阳虚盗汗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若能辅以外治,则奏效尤捷。本方是治疗盗汗的有效良方。若宿疾兼盗汗,必须更方治疗宿疾,方能根治。微信bjtzthyy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