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糖尿病,中医有妙招(二):消渴辨证论治郁、热、虚

作者:神黄中医说 2017-09-01阅读:2907次

对付糖尿病,中医有妙招(二):消渴辨证论治郁、热、虚

各大应用商店搜索下载 “中医智库” App,获取更多中医知识、养生食疗方、名家医案。

消渴辨证论治

辨证当明确郁、热、虚、损等不同病程特点。本病初始多六郁相兼为病,宜辛开苦降,行气化痰。郁久化热,肝胃郁热者,宜开郁清胃; 热盛者宜苦酸制甜,根据肺热、肠热、胃热诸证辨证治之。燥热伤阴,壮火食气终致气血阴阳俱虚,则须益气养血,滋阴补阳润燥。脉损、络损诸证更宜及早、全程治络,应根据不同病情选用辛香疏络、辛润通络、活血通络诸法,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对付糖尿病,中医有妙招(二):消渴辨证论治郁、热、虚

①中土(脾胃) 壅滞证:

症状: 腹型肥胖,脘腹胀满,嗳气、矢气频频,得嗳气、矢气后胀满缓解,大便量多,舌质淡红,舌体胖大,苔白厚,脉滑。

治法: 行气导滞。

方药: 厚朴三物汤 ( 《金匮要略》 ) 加减。厚朴、大黄、枳实。

加减: 胸闷脘痞、痰涎量多加半夏、陈皮、橘红; 腹胀甚、大便秘结加槟榔、二丑、莱菔子。

②肝郁气滞证:

症状: 情绪抑郁,喜太息,遇事易紧张,胁肋胀满,舌淡苔薄白,脉弦。

治法: 疏肝解郁。

方药: 逍遥散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加减。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薄荷、生姜。加减: 纳呆加焦三仙; 抑郁易怒加丹皮、赤芍; 眠差加炒枣仁、五味子。

对付糖尿病,中医有妙招(二):消渴辨证论治郁、热、虚

①热盛伤津证:

症状:口大渴,喜冷饮,饮水量多,汗多,乏力,易饥多食,尿频量多,口苦,溲赤便秘,舌干红,苔黄燥,脉洪大而虚。

治法: 清热益气生津。

方药: 白虎加人参汤( 《伤寒论》 ) 或消渴方 ( 《丹溪心法》 ) 加减。石膏、知母、太子参、天花粉、生地、黄连、葛根、麦冬、藕汁。

加减: 口干渴甚加生牡蛎; 便秘加玄参、麦冬; 热象重加黄连、黄芩,太子参易为西洋参; 大汗出,乏力甚加浮小麦、乌梅、白芍。

②阴虚火旺证:

症状: 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时时汗出,少寐多梦,小便短赤,大便干,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

治法: 滋阴降火。

方药: 知柏地黄丸 ( 《景岳全书》 )

加减。知母、黄柏、生地、山萸肉、山药、丹皮。加减: 失眠甚加夜交藤、炒枣仁; 火热重加黄连、乌梅; 大便秘结加玄参、当归。

③气阴两虚证:

症状: 消瘦,疲乏无力,易汗出,口干口苦,心悸失眠,舌红少津,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数。

治法: 益气养阴清热。

方药: 生脉散 ( 《医学启源》 ) 合增液汤( 《温病条辨》 ) 加减。人参、生地、五味子、麦冬、玄参。

加减: 口苦、大汗、舌红脉数等热象较著加黄连、黄柏; 口干渴、舌干少苔等阴虚之象明显加石斛、天花粉、生牡蛎; 乏力、自汗等气虚症状明显加黄芪。

对付糖尿病,中医有妙招(二):消渴辨证论治郁、热、虚

④脾虚胃滞证:

症状: 心下痞满,呕恶纳呆,水谷不消,便溏,或肠鸣下利,干呕呃逆,舌淡胖苔腻,舌下络瘀,脉弦滑无力。

治法: 辛开苦降,运脾理滞。

方药: 半夏泻心汤 ( 《伤寒论》 )

加减。半夏、黄芩、黄连、党参、干姜、炙甘草。加减: 腹泻甚易干姜为生姜,呕吐加苏叶、苏梗、旋覆花等,便秘加槟榔、枳实、大黄,瘀血内阻加水蛭粉、生大黄。

⑤上热下寒证:

症状: 心烦口苦,胃脘灼热,或呕吐,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闭。

治法: 清上温下。

方药: 乌梅丸 ( 《伤寒论》 )

加减。乌梅、黄连、黄柏、干姜、蜀椒、附子、当归、肉桂、党参。加减: 下寒甚重用肉桂; 上热明显重用黄连、黄芩; 虚象著加重用党参,加黄芪; 瘀血内阻加水蛭粉、桃仁、生大黄。

下一期:消渴辨证论治——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