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陌生的中医词汇(1)

作者:爱津商城 2017-09-08阅读:3696次

是不是会有一些中医词汇经常让你摸不着头脑,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较为常见的中医词汇予以解释,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加深理解。

五心烦热:指两手,两足手心发热,并自觉心胸烦热

流注:是毒邪流走不定,注无定处而发生于较深部组织的一类化脓性病症。多发于肌肉深处,结块或漫肿,单发或多发,日久成脓。多患于气虚弱者。如结核病患者。

中风:指脑血管意外栓塞等疾患,病可因阴精亏损,或暴怒伤肝,使肝阳偏亢,肝风内动。“类中风”是指类似于中风的症状。

痰火:指无形之火与有形之痰煎熬胶结,贮积于肺或其他脏器的病症。

厥:即厥证。泛指突然晕倒。

气逆:指气上逆而不顺。

三焦:分上焦,中焦和下焦。上焦一般指胸膈以上部位,包括心,肺在内,中焦指膈下,脐部的上部位,包括脾,胃等脏腑。下焦指脐一下的部位,包括肾,膀胱,小肠,大肠,中医经络理论把肝肾归为下焦。

肾气:肾精化生之气,指肾脏的功能活动,如生长,发育及性功能的活动。

肾水:指肾脏的阴液,也称肾阴。

骨蒸:“骨”表示深层的意思,“蒸”是熏蒸的意思,形容阴虚潮热的热气自里透发而出,故称为骨蒸。

心肾不交:心在上焦,属火;肾在下焦,属水;心中之阳下降至肾,能温养肾阳;肾中之阴上升至心,则能涵养心阴。在正常情况下,心火和肾水就是相互升降,协调,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心肾不交是指心阳与肾阴的生理关系失常的病态。主要症状有心烦,失眠,多梦,怔忡,心悸,遗精等。多见于神经官能症及慢性虚弱病人。

往来寒热:恶寒和发热交替出现,定时或不定时发作的体征。

恶血:即败血

败血:瘀血的一种,指溢于经脉外,积存于组织间隙的坏死血液。

命门:有生命之门的含义,它是人体生命的根本和维持生命的要素,有指两肾为命门,又有左肾命门之说。

潮热:发热如潮水一样有定时,每天到一定时候体温就升高。(一般多在下午出现)

痛:病名,凡肿疡表现为红肿高起,发热疼痛,周围界限清楚,在未成脓之前无疮头,而易消散,已成脓则易溃破,溃后脓液粘稠疮口易敛的,成为“痛”。

死血:指瘀血

湿痰:痰证的一种,湿邪侵入人体(如居潮湿环境),使肺,脾功能失调或饮食不节而运作失调引起。痰为白色稀水样,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

心惊:指心中恐惧。

肝气燥:指肝阴不足,肝阳上亢等症候。主要症状有头晕目眩,耳鸣,眼干,面红,烦躁,失眠等,多见于高血压。肝为内脏,喜柔润,忌刚烈。肝阴不足,以致干燥而阳亢。

热厥:厥证之一。指因邪热过盛,津液受伤,影响阳气的正常流通,不能透达四肢而见四肢厥冷的病症,多伴有口渴,烦躁,胸腹灼热,便秘等症状。

气化:气的运行变化。膀胱气化,即膀胱的排泄功能。

气逆:脏腑之气上逆。指气上逆而不顺的病理。

中满:指腹脘胀满。

赢:瘦弱

枯槁:消瘦比较严重,并且头发,皮肤干枯且无光泽。

阴虚阳亢:阴虚指精血或津液的亏虚。一般在正常状态下,阴和阳是相对平衡的,相互制约而协调。阴气亏损,阳气失去制约,就会产生亢盛的的病理变化,病理性功能亢进。称为“阳亢”。因此,阴虚会引起阳气亢盛,阳亢则能使阴液耗损,两者互为因果。

开郁:是治疗因情志抑郁而引起气滞的方法。

厥逆:四肢厥冷

伤寒:病名或症候名。广义的伤寒是外感发热病的总称,侠义的伤寒是属于太阳表证的一个证型,主要症状有发热,恶寒,无汗,头项强痛等。与现代医学所称的“伤寒”

不同。病因指伤于寒邪。

痰咳:又称为饮咳嗽。指因痰饮而致咳嗽,并以咳嗽为主症者。本证一般指寒痰饮邪,停于肺胃,症见咳嗽多痰,色白,或如泡沫。

寒泻:由于内脏虚寒所致,临床表现有大便清冷而稀,犹如鸭粪,腹中隐隐作痛,小便清白,或表现为肠鸣腹痛,缠绵难愈。

那些陌生的中医词汇(1)

文章摘自【养生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