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针灸处方之感冒:逐阴散寒方——疏通经络、逐阴散寒

作者:中医骨科笔记 2017-09-11阅读:2182次

欢迎关注,阅读,收藏并转发!

中医经典针灸处方之感冒:逐阴散寒方——疏通经络、逐阴散寒

中医、中药、方剂、腧穴、古籍搜索浏览利器,中医人的掌上知识库!

逐阴散寒方《针灸资生经》

中医经典针灸处方之感冒:逐阴散寒方——疏通经络、逐阴散寒

【处方】玉枕、大杼、肝俞、心俞、膈俞、陶道

玉枕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在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一说在脑户穴旁开1.5寸处(《循经考穴编》)。布有枕大神经分支和枕动、静脉。主治头痛,目眩,目痛,鼻塞,癫痫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中医经典针灸处方之感冒:逐阴散寒方——疏通经络、逐阴散寒

大杼

经穴名。出《灵枢•刺节真邪》。别名背俞。属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手太阳之会。八会穴之骨会。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布有第一、二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及第一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和颈横动脉降支。主治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喘息,项强,肩背痛等。斜刺0.3-0.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中医经典针灸处方之感冒:逐阴散寒方——疏通经络、逐阴散寒

肝俞

经穴名。出《灵枢•背俞》。属足太阳膀胱经。肝之背俞穴。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布有第九、十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第九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主治黄疸,胁痛,胃痛,吐血,衄血,眩晕,夜盲,目赤痛,青光眼,癫狂,痫症,脊背痛,及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等。斜刺0.3-0.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中医经典针灸处方之感冒:逐阴散寒方——疏通经络、逐阴散寒

心俞

经穴名。出《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心之背俞穴。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布有第五、六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外侧支,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和颈桡动脉降支。主治惊悸,健忘,心烦,癫痫,癫狂,失眠,咳嗽,吐血,以及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律不齐,心绞痛等。斜刺0.3-0.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中医经典针灸处方之感冒:逐阴散寒方——疏通经络、逐阴散寒

膈俞

经穴名。出《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八会穴之血会。在背中,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布有第七、八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外侧支,及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主治呕吐、呃逆、噎膈、胸满、胁痛、胃痛、癫狂、咳血、吐血、贫血、脊背痛等。斜刺0.3-0.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

中医经典针灸处方之感冒:逐阴散寒方——疏通经络、逐阴散寒

陶道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督脉、足太阳之会。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一肋间动脉后支。

中医经典针灸处方之感冒:逐阴散寒方——疏通经络、逐阴散寒

【功用】疏通经络、逐阴散寒

【主治】无汗恶寒之表证

【操作】穴位常规消毒后,玉枕平刺0. 3~0. 5寸,大杼、肝俞、膈俞、心俞斜刺0. 5~0. 8寸,陶道向上斜刺0. 5~1寸,以上穴位得气后,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方义」本症是外感风寒侵袭足太阳膀胱经所致,故取穴以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为主。选取玉枕、大杼、肝俞、心俞、膈俞等穴位,以疏经通络,解表散寒;陶道为督脉穴位,取之振奋阳气,逐阴散寒。诸穴合用,共奏疏通经络,逐阴散寒之功。

欢迎关注中医骨科笔记公众号~:

中医经典针灸处方之感冒:逐阴散寒方——疏通经络、逐阴散寒

请关注后点击楼下传送门,那里有你想要的所有的内容:

传送门:

中医骨科笔记总目录<=====这个是可以点击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