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期
我为什么学习中医
作者|赵利欣
昨天几个朋友聚会,整整聊了一个下午,涉及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自然少不了中医。我是中医粉,恰好另一位朋友是西医粉,并且有点反中医的思想,于是小小的争论持续了一段时间。都是好朋友,各有各的观点,求同存异,大家不会把争论这事放在心上。我今天想说说我为什么学习中医,很多朋友都奇怪我为何着迷于此,想到哪就写到哪好了。
一开始接触中医是因为自己身体的各种不舒服,体检的各项指标又是正常的,俗称“亚健康”,于是开始关注中医养生保健,一方面自己学习,另一方面也开始看中医。可以说看了一段时间中医疗效不理想,以至于我也怀疑中医是不是骗人的。此时,各种养生保健知识已经不能令我满足,我希望更深入的了解中医知识,比如什么是气,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在中医体系里却非常重要,它到底起什么作用。《伤寒杂病论》是本什么书,经方为什么能起大病?
带着这些问题正本溯源,开始学习《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边学习边看医生,我相信的一点是,中医历经几千年,也许它的理论让人觉得玄,经络看不到,气也不可见,阴阳感觉也很唯心,那是因为我的知识水平达不到,不能够达到这样的理论层次,但它存在这么久、治愈那么多病人,一定有它的优势。当然,中医也有其弊端。那这种优劣势我们怎么体会到?只有去试试它,有没有尝试针灸治疗痛症,有没有通过服用一剂中药治愈需要7天才能自然好的感冒,用它才能体会到优势。
另一方面,有兴趣的还可以去学,学习的好处是不会被忽悠。中医理论好,但庸医太多,且不说打着中医旗号的江湖骗子,即使是正规中医院校,对于中医经典《内经》,《伤寒论》的学习也是远远不够的,上了临床治不好病的中医大把。你不要说这些几千年的东西都过时了,没有潜心学习过的人不要跟我说这话。你去真正了解它之后,才能对其进行评价,否则都是无意义的。
学习这些经典后,你不得不叹服这些理论是怎样被我们的祖先发明的,《伤寒论》对疾病以及变证坏证进行辩证治疗的丝丝入扣,经方组方的巧妙等等。这些理论不是我们的智慧能够参悟和颠覆的,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继承它,使用它,目前为止,不能说后世没有医学大家,比如叶天士,但与张仲景的理论比起来只能望其项背,医学大家们也只是在钻研经方的基础上略有些许所得而已。
用中医药这些年,治愈了我好些小毛病,当然还有正在治疗中的毛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体质的改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并有好的生活习惯。我的愿景是以用中医治病为学习目标,而不是养生保健,或者知道几个偏方就给病人试。
说一下中西医之争。我没学过西医,只是用过激素抗生素,而且现在对于西医特别的激素抗生素的弊端,各大媒体报道已经很多了。我理解,西医的主要目的是祛病,针对细菌病毒研究能够杀死它的制剂。这其实即是中医中扶正祛邪方法的祛邪。这种制剂一开始的确疗效快且好,但它的副作用是明显的,那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而且细菌的变异很快,前段时间已经在哪里出现超级细菌了,好像还没有研究出对付它的制剂。所以,西医的模式是看到它,研究它,对付它,总是比细菌病毒晚几步。中医也有祛邪,方法还很多,除了汤药,拔罐放血针刺都可以去除邪气。但更重要的是中医可以扶正,可以治未病。同样一个非典,面对相同的细菌,为何有的人得了还很严重要死人,有的人就不得?不知西医怎么解释,中医不会认为是细菌太厉害,而是得病的人的身体环境更适合它生存,也就是湿热,非典其实就是中医的温病,它的症状,传染性,致死性和治法在《温病条辨》一书中早就有。你的身体环境适合细菌繁殖生长,你就要生病。很显然,治疗除了杀死致病源,最重要的是改变湿热的体质,这就非中医理论和方法莫属了。否则非典过去还有禽流感,现在还有超级细菌,这些不都得找上你吗?
我个人不是反西医者,我小时候也是受益于西医,但也因此损伤体质。中西医是可以很好的和平共处的,而且有些病目西医是有优势的。举个例子,晚期癌症病人必须放化疗的,那马上西医,防化疗后出现掉发,吃不下饭等等副作用,很痛苦,这时候用点中药,扶扶正,健健脾,保护病人的胃气,让他能吃得下饭睡得着觉,是不是既减轻了痛苦,又好的快?何乐而不为呢?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儿女者,不知医谓不孝。不遗余力的学习中医,为自己,也为父母亲人。希望若干年后当他们或自己在离开这个世界时,能够少些痛苦,从容一点,舒服一点,而不是住在医院插满了各种管子等待医生的宣判。
说到中医证伪的问题,我本是为了求真,但事物都是相对的。假如我求真的过程变成了证伪的过程,证明中医不可取,那对于后来者也是好事,大家就可以远离中医药,废除中医药了,但我认为希望很渺茫。
更多中医之路
谁来拯救中医学子的未来?
民间中医照样有学术生涯,看高中生30年求索中医路
学中医要落到地面上,不要空讲理论 |黄煌
即使科班出身,这路依然曲折
从书堆里也能自学中医治病
做中医大夫,真不是适合所有人
一个中药生的中医情结
说出你的中医故事
让更多人懂得中医的好!
中医同城新栏目“我的中医之路”上线
无论中医师,中医学生,还是中医爱好者,均可投稿。
投稿&转载请直接联系中医同城的紫苏(微信号:zytc_zs),标注“中医之路”即可。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更多信息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zytong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