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王西岭教授
很多人对于痔疮的可以说知之甚少,有的患者患病很长时间后才发现自己患的是痔疮。
这些都是对痔疮不了解的表现,对疾病的不了解,往往就会听之任之。殊不知,这种做法,不仅不能治好,还能引起病情加重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可能。
下面六种日常行为会导致痔疮、加重病情,我们日常生活中要多加注意。
1、无辣不欢
由于辛辣刺激食物会刺激肠道,导致肠道灼伤,如果有未完全消化掉的辛辣食物附着在肛肠部位,将会刺激肠道,引起病变,导致肛门瘙痒、痔疮等疾病。
2、憋屎
忙起来干脆将粪便憋住的行为多见于白领一族,这个坏习惯会使得粪便的水分被肠道反复吸收,导致大便干燥,不仅会损害肛门,还会诱发痔疮。
3、使用劣质纸巾
劣质纸巾多指含有荧光剂、消毒剂、漂白粉等复杂化学成分的纸巾,如果肛门周围皮肤经常受劣质纸巾刺激,则容易产生病变,诱发和加重痔疮、肛周炎性等疾病。
4、久蹲久坐
如果坐立时间超过2小时,或者蹲厕时间超过30分钟,将会影响肛周部位的血液循环,导致直肠部位静脉曲张,长期以往将诱发和加重痔疮。
5、手淫过度
你可能想不到过度手淫也会伤“菊花”。实际上,手淫过度会刺激肛周汗腺的分泌, 除了诱发痔疮外,还能诱发肛周炎症等其他肛肠疾病。此外,中医认为,如果手淫过度,则易导致中气不足,引起肛门下陷,从而增加肛门的负担。
6、排便过于用力
排便时,若是憋足了劲,则容易导致直肠颈压力增高,阻断静脉回流,从而形成痔疮。长此以往,还会加重病情。
基于上述原因,我在这里特别提出下面这些治疗和保养方法,希望能对患者朋友有所帮助。
1.注意饮食
饮食习惯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俗话说“吃出健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痔疮的护理应注意高蛋白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蔬菜和水果却只吃一点点,也会引发痔疮。日常生活中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尤其是纤维素含量的蔬菜,对预防痔疮有很大帮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是痔疮的护理必需。
2.定时主动排便
养成每天定时定点排便的习惯,对预防痔疮也非常关键。每天在同一时间想着“要排便”,不到半个月就可以形成规律。
另外,便意非常宝贵,请大家一定要珍惜,有了便意马上就去。
3.使用湿巾或者将“擦”改为“揉”
很多患者发现,如厕时使用湿纸巾对于保护肛门,预防痔疮有很好的效果。并且,
绝大多数人揩屁股都是用纸“生擦”,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用纸“螺旋状的揉搓”。
4.避免久蹲和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
几乎所有的痔疮病人都有坐在马桶上看手机的习惯。如果能将大便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至少可以减少7成痔疮的发生。另外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的话,不仅会增加腹压,还会给身体带来其他疾病,比如脊椎炎。
5.多喝水和粗纤维食物
喝水可以软化肠道里的大便,粗纤维的食物可以促进肠蠕动,都可以帮助排便。纤维粗的食物包括绝大部分的蔬菜、水果以及未经精加工的谷类和薯类等。另外,便秘的患者可以吃些治便秘的药物,避免大便干燥。
如果患者朋友已经患了痔疮,症状不严重的话,除了坚持上面五种,还需要配合坐浴法和提肛运动进行辅助保守治疗。
坐浴法分为很多,我在这里为大家推荐两种坐浴方法:淡盐水坐浴和中药熏洗。
淡盐水用一茶匙就可以,也不要太多,坐浴温度控制在40度左右,坐浴时间控制在10-20分钟。
在这里我建议大家用以下中药进行熏洗:朴硝30克,马齿苋20克,瓦松15克,归尾15克,赤芍15克,黄柏15克,苍术15克。
用法:上药混合加水煮沸后,去渣,趁热先熏后洗,或浸布湿敷于患处,每日2~3次坐浴。
症状较为严重,通过改善生活习惯还无法消除症状时,可以借助中医中药来治疗。中医疗法治疗痔疮是历史非常悠久的疗法,具有使用简单,标本兼治、安全无痛苦的优势。
用纯粹中草药配置的传统痔疮膏,和那些用抗生素和激素的西药痔疮膏有很大区别,首先药性很温和,对皮肤几乎没有刺激,再有它的成分非常复杂,可以直接渗透皮肤、粘膜,进入对应组织,对其无菌性炎症进行消除,解除对神经的压迫,恢复组织功能。还可以松解痔疮曲张血管与肌肉的粘连,使肿胀的组织失水萎缩,并最终消失。从而达到镇痛消炎、修复创面、消除痔核并最终康复的目的。临床使用国的萧 老 济膏,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种药膏对各种痔疮的治愈率可达九成以上,不易复发,现在网上也有,很好找到,使用起来也很方便。
症状严重但还不至于手术切除时,也可以考虑胶圈套扎法,即在痔疮根部套入小型胶圈,痔疮逐渐缺血、坏死。红外线光凝、冷冻等,都是通过冷热刺激,直接使痔疮坏死。不过现在医学认为痔疮是肛垫发展而来,所以这几种方法还是谨慎选择为好。
虽说九成以上的患者是不需要进行手术的,但是症状发展到嵌顿严重、外痔发展为血栓性外痔,疼痛难忍、痔核肿大异常等,就要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正规的切除手术了。
在文章的最后,我向各位朋友分享一位医院同行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归纳出的一首预防痔疮的顺口溜,便于大家记忆。
防痔八法:
1.多吃素,少肥甘,辣椒酒,适量限。
2.六淫邪,要回避,燥湿热,最宜忌。
3.脏腑虚,要调适,正气存,邪不至。
4.勿久坐、负重行,气血畅,身康平。
5.防便秘,防泻痢,肠运畅,便自易。
6.讲卫生,常洗冲,晚坐浴,保洁清。
7.计生育,不多产,减腹压,断痔源。
8.慎房事,不贪欲,洁自爱,交有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