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辛、甘,微温,入肺、脾、胃经。紫苏辛温行散,叶轻入肺,能发散风寒、宣肺止咳;梗脾胃,善于行气和中,理气安胎。紫苏既能发汗散寒以解表邪,又能宣肺理脾,行气宽中,故对风寒表证而兼见咳嗽或胸闷呕吐者,使用本品最为适宜;或无表证而有气滞不畅症状的,也可用之宣通。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有和缓的解热作用,并可增加肠蠕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从而达到“解表和行气”的目的。唯本品发汗作用不及麻黄、桂枝,故以外感风寒的轻证为宜。其治胎动不安,亦是由脾胃气滞、呕恶食少引起,其能疏通气滞、宽中和胃,服后则呕止食增,胎儿得养,胎动自安。若属血热胎漏或气虚胎元不固而胎动者,则非所宜。此外,紫苏又解鱼蟹之毒,主治食鱼蟹中毒之呕吐、腹泻。
(一)苏叶配防风、薄荷,治疗鼻吹案李某,女,20天,初诊日期:1963年8月19日。婴哺20天,4天来鼻塞不通,微有身热,体温37.4℃,咳嗽吐白沫,二便如常,纳乳不香,舌苔薄白,指纹不明。证为婴儿夜卧,乳母抱持,鼻风吹入囱门所致。证属鼻吹,治当宣散。
处方 苏叶2g,防风2g,薄荷2g(后下),杏仁3g,前胡2g,桔梗2g,生姜2片,葱头3个。
另:淡豆豉12g,麻黄5g,生南星3g,葱头3个,共研细末,白酒少许调匀,捣烂成饼,贴儿囟门。用药两天即愈。
(二)苏梗配银花、连翘,治疗时行感冒时行感冒(又称流行性感冒)与风热感冒相似,唯全身症状较明显,病情较重,并有流行趋势。发热较高多不出汗,发热2—3天后,面目微肿赤,眼结膜充血,咽舌偏红,苔黄白或白腻或少苔,脉弦数或浮数,易出现营(血)分证候。根据刘老经验,用辛凉透表解毒法,每收良效。基本方药如银花、连翘、青黛、菊花、黄芩、葛根、升麻、苏梗。便干加制大黄,发热或无汗加鲜芦根,对疫毒之邪加用葛根、升麻收效最佳。
【病案举例】
沈某,男,2岁,1988年1月13曰初诊。患儿发热2天余,体温39℃,咳嗽有痰,大便黏稠,面目肿赤,咽红,苔白厚,脉细数。证属时行感冒,肺气失宣。治以辛温解表,清热解毒。
处方 银花10g,连翘10g,青黛3g,菊花6g,鲜芦根15g,苏梗10g,黄芩6g,葛根5g,升麻6g。
二诊 服上方2剂热退,仍咳嗽痰不多,大便2日未行,咽舌微红,苔少,脉微数。继清余热止咳,改用 桑皮6g,地骨皮6g,紫菀6g,冬花10g,百部6g,蝉衣3g,研牛子10g,制大黄6g。服药3剂而愈。
(三)紫苏配藿香,陈皮,川朴,治疗暑湿泄泻藿香芳香化湿,和中止呕,并能发散风寒;紫苏辛香发散,助藿香外散风寒,兼可芳香化浊;厚朴、陈皮行气燥湿,和中消滞,诸药合用,共成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发热恶寒,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等。
【病案举例】
李某,男,1岁半,初诊日期:1984年9月5曰。本患喘咳,时愈时发,近因调护失周,过食生冷,夜袭寒凉,以致昨发身热,迄今未解,喘咳虽未举发,而大便泄泻稀溏,1日3次,挟以不消化物,面黄神疲,苔白脉缓。时值夏令,显属暑湿痰滞内蕴,脾胃升降机能失调所致。治当祛暑利湿,佐以芳香化浊,宗藿香正气散加减
处方 藿香5g,苏叶2g,大腹皮6g,炒川朴2g,鸡苏散lOg(包煎),青广皮各3g,泽泻6g,焦三仙各12g,姜皮lg,猪苓6g。
二诊 昨进祛暑利湿,佐以芳香化浊之品,身热得汗而解,大便泄泻一次,溏薄不秽,面黄欠华,精神尚感疲惫,食思不甘,苔白脉缓。此属余邪未尽,脾运未健之证,再从原法增易,自可豁然告愈。
处方 藿梗5g,佩兰梗5g,苏梗5g,炒苍术2g,茯苓6g,炒川朴2g,陈皮3g,炒半夏5g,煨木香3g,砂仁米2g(研),焦三仙各12g。
(四)紫苏配太子参、前胡、桔梗,治疗体虚外感紫苏配太子参、前胡、桔梗等,方取《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苏饮之意。该方由人参、苏梗、桔梗、前胡、半夏、葛根、陈皮、枳壳、杏仁、木香、甘草、茯苓组成。功为益气解表,宣肺化痰。用于体气虚弱,外感风寒,内有痰湿之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膈满闷;或痰积中脘,眩晕嘈杂,怔忡哕逆,及伤寒汗已,发热不止者。刘老临床常喜用参苏饮,以此方加减治疗小儿外感疾患,纠偏救误,不乏其例。用之得当,往往可收立竿见影之效。
【病案举例】
李某,女,1岁3个月,初诊日期:1987年12月9日。3天前发热咳嗽,鼻流涕,形寒。曾服小儿止咳糖浆等未见好转,体温38.5℃,症见咳逆鼻煽,收住院治疗。检查:咽红,两肺有细小密集水泡音。血常规:白细胞15.8×109/L。诊为支气管肺炎。给以输氧及退热药等对症支持疗法,并肌注青霉素、链霉素,兼服中药麻杏石甘汤加味。日来复感外邪,体温降而复升,气喘,痰涎壅盛。胸透:两肺炎变未见吸收。遂邀刘老会诊。现证:身热不解,汗出肢端微凉,咳痰不爽,气喘不已,面色发青,倦怠嗜睡,不思纳食,大便稀黄,舌苔白而微腻,脉细而无力。证属病久体虚,阴阳稚弱,湿痰内蕴,肺失宣达。治当扶正祛邪,肃肺涤痰,宗参苏饮加减。
处方 太子参10g,紫苏叶5g,橘皮3g,半夏3g,五味子10g,桔梗3g,苏子10g,枳壳5g,莱菔子3g,淡干姜1g,大枣5枚。
每日1剂,水煎,分3~4次服。
二诊 服药3剂,痰化喘平,身热已解,面转红润,精神佳,食纳振。唯尚咳嗽气弱,苔白脉缓,再宗原方加减。
处方 党参10g,苏子5g,茯苓10g,炙甘草3g,橘皮3g,半夏3g,砂仁米1.5g(打),桔梗3g,杏仁10g,生姜2片,大枣5枚。服法同上。
方便查找,欢迎收藏!往期内容汇总回顾↓↓:敬请收藏!育儿内容汇总目录:点击直达往期图文内链 方便查找
各大应用商店搜索下载“中医智库”App,获取更多中医知识、名家医案、养生食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