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里面有一大特色就是把脉望舌,简单实用方便,但是有些目的不纯的人却把它搞得太神秘玄乎,其实并没有这种必要,它只是一个诊断方法而已,是在古代时期由于科技技术不发达的情况背景之下所形成的,而在现如今的高科技的医疗背景之下,更凸显出了它的神秘。
中医辨证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其中关键的弄清后四个字就行,虚实寒热。前四个字太虚不好把握,什么是阴?什么是阳?可以举—大堆症状和现象,归之为一,推之为千,握者,难也。不如脉舌,舌质红即可断为热或偏热,用寒凉药就无大错;舌质淡白即可断为寒或偏寒,用温热就无大碍;苔腻偏湿、苔干偏燥亦是明见。大旨为此,亦可细究诸如。
舌淡当温病可否温阳,何时可以用温热药?临证最可凭的是患者舌质。如舌质不红,或淡胖多齿痕者,则可以大胆遣用温阳祛寒之品,如附子、干姜、肉桂等。在治疗过程中,还应随时查验舌质变化,若舌质由淡转红,齿痕减少,则应将温热药减量或停用,以免过用伤阴而变生他证。
苔黄当消一般认为,苔黄为热,当清,此为常法。据我临证所见,舌苔黄或黄厚,主要是胃中积滞所致,应以消法为主,或在主方中加神曲、麦芽、莱菔子,或配伍保和丸,效果明显。不可过用苦寒清热,因“脾胃喜温而恶寒”(孙一奎《赤水玄珠》),在杂病处方中常规配伍谷麦芽“快脾开胃”(李时珍《本草纲目》)以鼓舞胃气,助消化也可治苔黄。
苔腻当化中焦湿滞即见腻苔。何谓“湿”?这是中医特有的概念,西医没有检查“湿”的方法,更没有治湿的办法。中医采用芳香化湿的方法有特效,常用白蔻仁、砂仁、藿香、佩兰等,如苔腻而厚,可加用苍术、麻黄、草果仁。一般来说,舌苔退了2/3即可,不可过用,以免化燥伤阴之弊。
苔少当养杂病所见到的舌苔少,多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一般先见到舌苔剥落,逐渐发展到苔少,最后出现无苔,或如猪肝状的舌象,甚至舌体裂口疼痛,或兼有口干少津,食不知味,双目干涩,大便干结等。此种苔少舌象,多属阴亏血虚、津液脱失,概宜养阴、养血、养液,药以甘寒为主,如石斛、麦冬、生地黄、山药、玉竹、天花粉之属,并守方坚持,定会收效。
总之就是,把住舌脉,即可确定寒热虚实,再参合问闻二诊,大体就可以确定了,处方用药就不会犯方向性错误,不会出原则性问题。要想把病看得更好,那就是经验技术的问题了。关于察舌按脉,吾确实不精,仅此而已,班门弄斧,希望以后能学到高明者简单实用的脉舌秘诀。
文章为网络搜集,仅供临床思路参考,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