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不多却很胖!国医出妙招,胖子的苦恼可能要解决了

作者:精诚名医汇 2018-02-04阅读:3599次

本文理论依据:《中国五脏病学》、国医名家李振华先生用药心法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今天为你说上一件怪事,这就是明明吃得少,身材却很胖。

在很多人眼中,凡是身材肥胖之人,似乎都和大吃大喝、大快朵颐有关系。而实际上,有相当多的肥胖者,吃得并不多。有些人甚至吃得很少,一顿只吃主食一小碗,但是依然很胖。吃得少却爱长肉,这成为不少人的心病。

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今天,中国卓越网络养生阅读品牌“精诚名医汇”,就要带您一起说说此事。

从哪里说起呢?从一张真实的医案说起。这张医案,源于我国当代著名中医大家、全国首批500名名老中医、首届国医大师李振华先生。

话说这一男子,48岁,从45岁那年开始发胖,体重186斤,身高1.75米,平时容易头沉、头晕、倦怠、记忆力减退,大便长期不成型。最主要的是,他吃得少。少到什么程度呢?每天只能吃食物总量400克左右。吃多了,肚子就不舒服。由于消化不良、身体肥胖,该患者已经很难坚持工作了。

李师认真查体,发现患者舌苔白腻、下肢轻度凹陷腹中,舌质淡,舌边有齿痕,脉象浮,于是提笔写下一方嘱患者服用。组方如下——

白术9克,茯苓15克,泽泻12克,玉米须30克,桂枝6克,半夏9克,厚朴9克,砂仁6克,广木香6克,山楂15克,鸡内金9克,甘草3克。水煎服。

服用的效果怎样呢?患者连服45剂,体重减轻到160斤,而且食量有所增加,在每日500克以上。

这张医案,最初载于《中国传统脾胃病学》一书里,为后学所研习多年。

其实,从这张医案和医方里,我们能探究一个奥秘。这就是,吃得少和肥胖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一句话:不是因为吃得少而导致肥胖,而是因为肥胖导致吃不下。

什么道理呢?看官须知,一个人如果要饮食正常,吃的下东西,就要靠脾胃的支持。胃主受纳,脾主升清。这对脏腑是紧密配合的搭档。其中一个出问题,必然影响另一个,让中焦气机的升降发生障碍,影响食欲。这里面最常见的,就是因为种种问题,导致的脾失健运。

什么是脾失健运?形象而简单的理解,就是脾主升的功能失常。有道是有升才有降。脾不升,则胃气不降(胃以通降为顺)。胃来了“情绪”,不爱干活了,于是食欲下降、吃不下东西。同时,脾健运失常,水液、精微无法代谢和疏布,于是化作痰湿堆积在体内,这就会让人发胖,同时进一步伤害脾的功能(即痰湿困脾)。人越是发胖,脾的功能越是不好,人的食欲也就越是衰弱。这就形成了人很胖,但吃得少的现象。

那么,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最讨巧的办法,就是健脾。脾的功能强大了,它不但可以运化痰湿水饮,使得肥胖减轻,还能增进食欲,改善人的胃口。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正因如此,我们在上方中,看到白术、茯苓、泽泻、玉米须四味药。其中的白术,可以健脾燥湿。茯苓能健脾利湿。泽泻可以利水。玉米须也能利水清热。四味药,就是健脾祛湿的搭配。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看到了一味桂枝。这味桂枝,可厉害了。它能够兴阳化气。用在这里,它可以帮助我们振奋脾阳,促进一身的气化,令水液的排泄更加顺利。

在此基础上,我们借助半夏、厚朴、砂仁、木香的理气燥湿、化痰导滞之能,还有山楂和鸡内金的消除积滞的功能,这样患者的肥胖问题,就得到全方位的解决了。

当然,方剂毕竟是方剂。它固然对脾虚而导致肥胖、食欲不振的人有广泛的借鉴意义,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所以临证仍然需要适当化裁。因此,看官如果要借鉴应用,务必请中医师辩证指导,以求万全。

其实,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应该清楚,脾虚、水湿不化,是导致肥胖、食欲不振的关键。那些身材肥胖却吃得很少、多食则腹胀、消化不良者,可以从中获得启迪。

全文完。不知列位看官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