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7月4日讯(记者王恺凝 通讯员孟佳 赵林)煎煮、磨粉、炸药、下丹、制膏……每年一到冬病夏治季,汉阳医院中医康复科就开始忙碌起来了,科主任方勇带着医师们按照传统手工工艺炼丹熬药。膏药制成后,临床医师刘代炳会“以身试药”,提出建议以改良配方。几天后的头伏,这些改良过的“三伏贴”将会守护汉阳人民的健康,尤其是对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咽炎,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有奇效。
以煎煮代替高温油炸广丹、麻油和陈醋是古方中制作“黑膏药”的三大原料,之后再加入药粉、药材等。一般来说,加入黑膏药的20多种药材,如当归、川芎、大黄、三棱、栀子等全部都是经过高温油炸,但汉阳医院却是采取的水泡煎煮的方式。
“这是为了避免药效挥发。”该院中医康复科临床医师刘代炳说,传统制膏方法是将药材用植物油浸泡后再高温煎炸,不仅耗时长而且有些药物材质疏松,药材经过高温煎炸后,很多有效成分会消失,药油中含药量少。
这个“秘密”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豆蔻。”刘代炳解释道,豆蔻的主要有效成分是挥发油,制备中以细粉加入后,未经油炸,从色谱中可看到豆蔻挥发油特征斑点。这证明高温油炸是破坏药物成分的主要原因。
“高温煎炸的药材加入膏药后,会让膏药含有‘火毒’。”该院中医康复科主任方勇教授补充道,含有“火毒”的膏药会让部分患者出现皮肤干燥、发痒、发红等症状。
“以身试药”三次改良配方方勇教授说,汉阳医院开展冬病夏治“三伏贴”已有十余年。一开始,他们制备膏药完全遵循古方配伍,将药物进行再炮制。
然而,古代人和现代人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还是大有区别,现代人“脆弱”得多。每年总有市民因为敷贴而皮肤过敏的新闻见诸报端。方勇认为,这可能是免疫变态反应,问题应该出在药物炮制上。
如何改良呢?“以身试药!”临床医师刘代炳提出了新方案。于是,从三年前开始,每年制作膏药时,刘代炳都会先给自己贴。经过连续三年的改良,该科调整了配制膏药的方法,摸索出一套让敷贴不起泡又不减效的方法。近年来该院敷贴的市民中,无一例出现起泡现象。
制作“黑膏药”的三大原料包括广丹、麻油和陈醋。想要发挥广丹的最大功效,“下丹”时机至关重要。
刘代炳说,判断下丹时机的有三种方法:一是炼油的浓烟转为青烟再转为白烟时;二是油锅里的大气泡变成小气泡时;三是将一滴油滴入水中,可以立即凝聚成珠时。
与传统制膏方式只加陈醋不同,汉阳医院除了加陈醋,还会加蜂蜜和冰片。刘代炳说,这是他试出来的。蜂蜜有保湿作用,能让皮肤组织疏松,加速药物吸收;冰片则有渗透作用,能使药物直达患处。
经过不断改良和以身试药,汉阳医院中医康复科“冬病夏治”独具特色,效果也越来越好,受到广大市民的称道。
(编辑:叶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