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梅雨季节来临,温度高加上雨水的连天不休,让我们的身体中积攒了许多的湿气,也让我们的身体进入了亚健康状态,那你知道自己是不是湿热体质,是的话又该如何调养呢?
湿
所谓湿,就是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
热
所谓热,则是一种热象。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很常见。
湿热体质都有哪些表现呢?
湿热的一般表现为: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舌苔黄腻,脉数。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疔疱;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
但通常所说的湿热多指湿热深入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便溏稀,尿短赤,脉濡数;其它如肝胆湿热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苦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怕冷交替,脉弦数;膀胱并不因出汗而减轻湿热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大肠湿热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
湿热体质的人如何调养呢?
中医调理方法:中医认为“湿热体质”是由脾的“脾虚,导致运化水湿、精微”的功能失调所致,也就是西医常提及的“代谢功能紊乱或脂代谢紊乱”,近年来又有新的理论认识,比如“排毒、抗氧化和自由基”理论。
“湿热体质”运用调理方法可获得改善,比如通过“健脾化湿、分水渗湿”的方法排除“湿热体质”,改善过敏症状。同时他们还将营养强化的理念应用于其中,将一些天然的抗氧化剂、抗衰老因子应用在疾病康复中,将“疾病治疗与营养强化”相结合的有机统一,突破传统医学的治疗理念。
另外,对于湿热体质的调理,还需注意“调肝温肾”。“肝”主渲泻,“肝气郁结”则面色晦暗、斑毒于形、疮痍滋生。“肾”主水,肾司水液代谢,肾水失调则皮肤粗糙暗沉。
如果肝气郁结、肾水失调也会影响人体的代谢,会助长“水湿内停”,加重湿热体质症状。
湿热三个饮食小窍门
择食祛湿
“湿”是长夏主气,和脾土相对应。所以,在中医方面,对付湿邪的重要方法就是健脾祛湿、温补脾胃,做到增进食欲,排除身体内的多余水分。
在食疗方面,要排出多余水分,可以选择如薏苡仁、白扁豆、赤小豆等的祛湿食品,而需要健脾、补脾胃的话,就可以选择马齿苋、鲫鱼、淮山、莲子、茨实、猪肚等。
湿气过重,身体很容易会感到困重和乏力,这个时候就可以喝些含有粉葛的汤水。
薏米红豆汤可调理湿热
红豆具养血功效,薏米则偏寒凉,两者一同熬煮,有助于清热和利湿,喝薏米红豆汤就能起到养血、祛湿的作用。
原料:红豆、薏米同等分量,生姜片若干。
调料:红糖适量。
做法:在前一天晚上先把红豆放入水中浸泡,隔天就能泡软。第二天,将红豆与薏米一同放入锅中煮,最后加入适量的红糖调味即可。
自制祛湿饮料
原料:生黄芪30克、大枣15枚、枸杞10克、乌梅3枚、山楂10克、生甘草3克、陈皮3克、鲜薄荷3克。
调料:冰糖30克。
做法:将原料加适量的清水放进锅中煮,待其均匀出味后,加入冰糖混合煮一会儿即可。
温馨提示:
体内湿热,如果只表现为轻微的症状时,通过以上调理就会有所好转,如果症状严重通过调理效果不好的,最好找中医辨证施治后再调理。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的健康信息,仅供大家参考交流,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