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的这几个妙方, 让“痛风”不再疼痛!

作者:中医君 2017-07-05阅读:518次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突然一声凄惨的惊叫声划破了漫漫长夜的寂静,原来这是一痛风患者半夜疼醒时的呻吟声。

痛风那种痛真可以说是撕心裂肺,患有痛风的人一旦发作,即便再英雄的人也不得不呻吟,因为那痛如刀割的症状让人难以忍受。

痛风一词,中医西医均有记载,西医学认为,若是中老年男性肥胖者,突然反复发作的单个跖趾、跗跖、踝等关节红肿剧痛,可自行缓解及间歇期无症状者,应首先考虑到痛风性关节炎;或者同时合并高尿酸血症及对秋水仙碱治疗有效者可诊断为痛风;滑液或滑膜活检发现尿酸盐结晶者即可确诊为痛风。

然而中医在元代就有明确记载。如金元四大家的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一书中还列有痛风专篇,篇中明确指出“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水或立湿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滞,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阳也。”

后来,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脚气》中指出,痛风的发病原因是:外是阴寒水湿,今湿邪袭人皮肉筋脉;内由平素肥甘过度,湿壅下焦;寒与湿邪相结郁而化热,停留肌肤……病变部位红肿潮热,久则骨蚀。清代著名医家林佩琴在《类症治裁》中这样说道:“痛风,痛痹之一症也……初因风寒湿郁痹阴分,久则化热致痛,至夜更剧。”

痛风属中医学“痹证”范畴,最受累的部位是足第一跖趾关节,特点是突然发病且无前兆,疼痛难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和工作。

曾拜访过一位老中医,他说内服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外敷金黄散,效果挺好。先来看看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吧,这个方子是金元四大家朱丹溪的手笔,药物组成是:川芎一两黄柏(酒炒),苍术(泔洗)、南星(姜制)二两,桃仁(去皮尖,捣)、神曲(炒)、防己、白芷一两,羌活、威灵仙(酒拌)三钱,龙胆草一两,桂枝三钱,红花二钱。

这个方剂可谓是“夸下海口”,说上中下痛风都能通用,究竟是否如此呢?不妨来看看这个方子的组方原理吧。方中黄柏清热,苍术燥湿,且黄柏和苍术是大名鼎鼎的二妙散,是治痿正药;龙胆泻火,防己行水,与二妙相合,能治湿与热;南星燥痰散风,桃仁、红花活血去瘀,川芎为血中气药,四者组合可以治痰与血;羌活祛百节之风,白芷祛头面之风,桂枝、威灵仙祛臂胫之风,四者组合能治诸风;加神曲,能消中州陈积之气。

全方疏风以宣于上,泻热利湿以泄于下,活血燥痰消滞以调于中,所以能够对痛风之疾兼治而通用。这个方子的用法是将上述中药共研细末,用神曲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一百丸(9克),白开水送下。如果是用汤剂,则需要根据比例调整剂量。

那么金黄散呢?金黄散原载于明代著名外科医家陈实功《外科正宗》。具体药物组成是:黄柏、姜黄、白芷、大黄各250克,天花粉500克,制南星、炒苍术、姜厚朴、陈皮、甘草各100克,共研细末混匀。具体用法是:每次取20克药粉,用热水调糊局部外敷。

这个方子为何对痛风有效呢?因为方中胆南星、苍术、厚朴、陈皮、白芷、黄柏、天花粉具有理气通滞、化石消肿的功效,而方中的姜黄、生大黄又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且甘草缓急止痛、解毒,又能调和调药。综合全方,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消肿、活血止痛之等功效,对于痛风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然而,痛风仍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疾病,也是世界上十大疑难杂症之一,要彻底治愈也并非那么容易。想一招制敌、一药而愈是很不现实的,任何疾病的治疗都是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方能治愈的。但痛风主要是因为疼痛剧烈,难以忍受而著称,及时治疗、提前预防才是王道。

(本文为原创作品,作者授权发表,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