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社区对谈录|从群众的治疗经验讨论中西医的差距和中医的前景

作者:蓝海经济观察 2017-07-08阅读:351次

文:沈奇、李汶玲

蓝海观点

中医药产业的发展需要透明、规范,更需要市场化,这样才能迎来最好的时代。

从神农尝百草至今,中医药建立了完全不同于西方的诊疗体系,但其本质都是对生命的理解和对真相的探究。

真心希望中医药产业涌现真正世界级的企业,建立真正的百年老店!

本文整理自经济与经营社区,关于蓝海经济观察第129期--从屠呦呦到刘洪斌--中医药产业将以什么姿势迎来最好的时代

问:有多少人有中医治疗的经验呢?有效的无效的都算上

答:我先来个亲身经历,99年的时候踢球受伤,北医三院的诊断是右腿半月板损伤,右侧副韧带撕裂。治疗方案是两个,积极治疗需要手术,用大腿肌肉再做一条韧带,保守治疗是打石膏3个月,期待自愈。

后来有看中医,说这个方向完全错误,当场就把石膏拆了,那是大概只有半个月吧。敷草药打夹板一周,辅以推拿按摩,大概一个月左右就可以正常行走。中医后来说,养哪能养好,要适度活动,促进新陈代谢才好的快。

我再讲一个例子,大约7-8年前,太太体寒,偏头疼,协和的诊断是腔隙灶,说是家族遗传高血压的一种,她实测血压是大约75-100吧,说是没有治疗必要,控制饮食,保证睡眠即可。可几次看她头疼到呕吐,觉得不是办法,于是求助国医馆,医生名字就不说了,现在名气很大,说是体内湿气,开药排湿,记得很清楚药引有一次是蝎子粉。后来有好转,一次去复诊,医生诊脉后问,吃什么凉性东西了?还吃这么多?我们老实招认是前天吃过螃蟹。

必须承认的是,打着中医的旗号赚取不义之财的骗子也实在是太多,虚假广告,夸大疗效,把保健品当药卖的也实在太多。

问:中医和西医的差距在哪里?

答:西医讲究的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中医则不然他认为你人体是个系统,比如头疼不是头的问题,有可能是你胃的问题,这在西医是不可理解的。

中医就像是人下围棋,讲究的是棋感,棋型,追求的是天人合一,西医就是阿尔法狗,只算胜率,毫无美感而言。

但也必须承认,中医缺乏大数据作为支撑,没有实验进行验证,一切都凭的是经验,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中医不靠谱,人为因素太大。

而西医则不同。西医的研究是有无数实验和数据做依据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众多物质中提取出了效果最为显著的成分,并对成分的纯度,用药多少会产生什么症状,什么指标该用多少药,用什么药,都有非常明确、具体的数字和方案,已经成为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人为影响的因素很小,都是基于实验、数据,这种叫做科学,唯物主义,而不是唯心主义。

问:哪些因素制约中医发展呢?

答:中医的标准不够明确的确是一大问题。

红方观点

然而其实这个问题是很难改善的。为什么说西医准确,是因为西医把吃的东西里真正治病的成分都提取出来了,然后用一个100%纯度的药再去研究,换言之,100个变量都存在是没办法研究清楚一个东西的,但是把真正影响的变量单拉出来,再去控制变量,看它的改变对病情的影响如何,这个是可以准确研究。所以中药很难科学研究,这是个事实,不好改变。

蓝方观点

我认为中医熬药服用都是化学反应,熬药的时候,其实就是一个反应体系,药物成分确定,反应条件确定,最终产物确定,服用方式确定,最终在人体内进行追踪也不是做不到,这样下来慢慢就成体系了。包括进入人体后的变化,其实都是可以研究的,只不过我国中医有坚定地“信仰”和“操守”,他不往这个方向走。能治好病就行了,我不管具体是什么东西发挥了作用。关于西医有很多说法是治标不治本,现在西医都想着搞基因编辑了,什么是标,什么是本,不同时代,不同对象定义也不同。

问:中医的前景在哪里?

答:中医的思维方式与西医不太相同,是建立在经验主义的基础上,通过不断试错,数据化的这部分其实可以补上的。

我觉得对于中医中药,第一要紧的是我们有敬畏之心,没有西医的理论和数据支撑,可能是我们研究不足。

我并不是说中医都对,正相反,我觉得我们在中医的研发上投入太少,对不起上至神农氏的老祖宗们。

对中医的研发投入,也不应当一头扎进纸堆,好东西是上辈子留下来的,我觉得面向未来的研究更重要,针对医理药理的数量化研究更重要。

从研发的角度讲,我觉得我们不要把中西医对立起来,完全可以借鉴西医的量化分析办法,还有就是诊断环节,量体温有效就拿来嘛,骨科拍片子更科学就拿来用,我觉得中医完全可以在望闻问切之外增加一些西医的技术手段。

从企业的角度而言,抢占标准的研发和制定,则是抢占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