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五泻心汤异同辨

作者:岐黄民间传承 2017-07-09阅读:1903次

『最受欢迎的中医公众号

最具人气的中医公众号』

致力于中医尤其是中医民间的成长和传承

每天陪伴中医人成长

第 21期

作者 / 伏新顺

青海省中医院

编辑 /冰无双 ⊙校对 /钱秀华

I导读:仲景老师的泻心汤早已名声显赫,在治疗疾病上用之得当其效如神。五泻心汤药物组成相似,在学习时总是把我搞迷,当时是下了很大的功夫才得以记住。今天这篇文章送给广大学习者,或许能让你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五泻心汤出自仲景《伤寒论·太阳篇》 ,用以治疗太阳病误下变证的五种痞证。痞证是指患者胃脘部有痞闷不舒或有堵塞感的一种自觉症状,不仅可见于伤寒误下邪陷,亦可见于内科杂病、温热病等。仲景五泻心汤,首创辛开苦降、寒温并用的治疗大法。五泻心汤既有病因病机侧重点的不同,又有虚实和虚实夹杂之异,但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是其共同特点,故调理脾胃气机升降是治疗痞证的关键所在。

1

半夏泻心汤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汤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鞭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

出自宋本《伤寒论》149条。

此为柴胡证误下后脾胃虚弱,湿热中阻,脘腹胀满,以呕为主的痞证。半夏泻心汤为小柴胡汤去柴胡、生姜,加黄连、干姜。本方以半夏为君,配干姜辛开温散,降逆止呕,黄芩、黄连苦寒降泻,人参、大枣、甘草健脾和胃,辛开苦降,共起降逆开结,和中泻热消痞之功。

2

生姜泻心汤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鞭,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

出自宋本《伤寒论》154条。

本方即半夏泻心汤减干姜之量(由三两减到一两)加生姜四两而成,主治胃虚水饮食滞之痞证。方中生姜、半夏散水和胃,降逆止呕;干姜温中化水;黄芩、黄连泄热消痞;人参、大枣、甘草补中益气,共奏和胃散水消痞之功。

3

甘草泻心汤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鞭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鞭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

出自宋本《伤寒论》158条。

甘草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重加炙甘草(由三两增至四两)而成,主治再次误下,脾胃重虚之痞。

4

大黄黄连泻心汤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

出自宋本《伤寒论》154条。

本方主治关脉浮之热痞证。其脉浮非表证,乃邪热壅聚中焦之候。药用大黄泻营分之热,黄芩、黄连泻气分之热,共奏清热消痞之功。

5

附子泻心汤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出自宋本《伤寒论》155条。

该方主治痞而复恶寒汗出之阳虚痞证,方中大黄、黄连、黄芩苦寒清热消痞,附子辛热温经回阳,诸药共奏扶阳泄热消痞之功。

结语

由此看来,半夏泻心汤治寒热交结之痞;生姜泻心汤治水与热结之痞;甘草泻心汤治胃虚气结夹湿之痞;大黄黄连泻心汤治误下邪陷,内热壅盛之痞;附子泻心汤治邪热有余而卫阳不足之痞。五方同中有异,只要谨守病机,辨证准确,选用得当,均有良好疗效。【岐黄民间传承(qhmjcc)编校发表,运营人号:lianshangpuying】

I 来源出处: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10月 10日。

I 版权声明: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