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琳祛湿:千寒易除,一湿难去!老中医一招教你祛湿!

作者:有医说糖中病 2017-07-19阅读:646次

我先给说一个综艺节目,是我经常看的一个养生节目,北京电视台的《健康之路》,大家多看看,注意养身,让我们所有人都懂得怎么样去养身。

现代人压力大,内热上火越来越普遍,热毒也特别容易在体内滞留。湿、热最喜欢互相勾结,在身体里传导、蔓延、泛滥,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以及身体内在组织功能的正常发挥,使得人体健康受到损坏,百病丛生。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提示了湿邪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尤其是不易祛除,所以要注意从源头做起,以防湿邪缠身,有效避免湿热、寒湿、痰湿等致病因素的产生。防湿邪,是安身保命的重要举措。

中医认为,致病有“六淫邪气”,即风、寒、暑、湿、燥、火六邪。而这六邪中最让人讨厌的就是湿邪。所以老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不管我们在生活中遭遇怎样的寒冷,只要不是致命的,都能通过调理而祛除。可是“湿”邪却不同。因为湿邪的产生,与人体脏腑的功能衰败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脾胃虚弱是湿产生的根源,如果不积极调节脾胃功能,那么湿会传导至五脏六腑,从而形成上、中、下三焦全出现湿的症状,并且能通过十二经脉绵延到全身。这就是为什么湿一旦在人体体现,就会出现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从而到达全身的诸多症状。

另外,湿邪不光是由内在脾胃虚弱而引起,环境中的湿邪也会对人体有影响。尤其是在梅雨季节,潮湿的环境,湿邪很容易入侵,与身体内湿相勾结,导致内外生湿,人也就苦不堪言。

并且湿邪从来不安分。湿是最容易渗透的,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与其他邪气狼狈为奸。比如遇热产生湿热,遇冷产生寒湿,遇风产生风湿,等等。

可见“千寒易除,一湿难去”体现了中医文化对于湿邪的深刻认知,也告诉我们湿邪袭身的危害性,一定要注意在生活中预防湿邪困扰身体。这是扼制疾病的源头,尤其是一些重大疾病,如人们常说的死不了的癌症——风湿等都跟湿邪的侵扰有很大的关系。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给大家介绍一种通过穴位去除湿气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就是简单、省时、安全。

1、 阴陵泉

从脚趾出发的脾经经气再这儿往里深入,可以健脾除湿。它在膝盖下方,沿着小腿内侧骨往上捋,向内转弯时的凹陷,就是阴陵泉所在。每天要用手指按揉这里,时间不拘,空闲的时候就可以,但要保证一天总共10分钟以上。如果你体内有脾湿,按这里会疼,但是坚持按揉,你会发现疼痛再逐渐减轻,说明你的脾湿在好转。

2、足三里

该穴是一个祛湿的要穴,而人体湿气大就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水肿,以及各种炎症,包括皮炎、皮疹等。另外,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湿气的,如果湿气多了运化不出去,就会变成痰饮。所以,应每天坚持多揉阴陵泉穴。

3、承山穴

承山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上,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所以,刺激它能通过振奋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很多人只要轻轻一按他的承山穴,都会有明显的酸胀痛感,这都是因为体内有湿;而按揉承山一段时间后,就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这就是膀胱经的阳气在起作用了,身上的湿邪,正随着上升的阳气向外发散。所以湿热体质者一定要注意记住这一保健大穴,合理地在生活中使用。

4、丰隆穴

可以祛湿化痰,丰隆,象声,轰隆打雷。长期坚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你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在附近压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显的地方,就是丰隆穴,每天按压3分钟左右。

也可以每天揉腹,民间有句话叫“揉腹治百病”,可见揉腹的好处。小腹是阴中之阴,是寒气最爱聚集的地方,所以揉腹很关键,男顺女逆。

如果不想自己按摩穴位,也可以直接穴位贴敷,祛湿更方便。

在《清太医院配方》一书中,载有“延年涌泉膏”之防病保健方:药用杜仲、牛膝、熟地、等12种药熬枯去渣,入铅丹收膏,再加入丁香、麝香等搅拌成膏,制成膏贴。

据载:此膏可治先天不足,后天亏损,骨痿身瘦,阳气虚弱;以至腠理不密,易受风寒,常多疾病。若常贴涌泉穴,兼贴肾俞、关元穴,不但终身永无寒湿、脚气、瘫痪之症,而且能防病保健,延年益寿,此后渐渐流传于民间,经现代科技改良制成药包贴涌泉穴叫足贴。此方比其他方法祛湿效果要好。

这种中医外治的方法不经消化道,不走肝肾,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祛湿散寒,补虚清热,改善亚健康

通过穴位,外界的药物、能量、信息能够最迅速快捷地流通到身体各处。贴敷时要对准穴位经络,以经络的传导疏通,向体内输入药力、热能与信息,从而激发起人体自身的各种反应机制,来调节体内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的平衡,使之达到养生保健、防疗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