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之成因,中医常责之于脾胃之气虚弱,复加饮食不节,或饥饱失时,损伤脾胃,脾伤则运化功能失常,以致水谷不得化为精微,输布周身,故津液停积,变生痰湿。
所以李梃说:“大概肥人气虚多寒湿,瘦人血虚多湿热,都缘脾湿失运布之职。”
丹溪云:“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所不到”,故痰湿不单纯流窜皮肤肌腠,而是湿窜全身,因之而产生肥胖。
故“脾虚”是致本病的主因,痰湿是脾虚之结果。
临床证治,还当辨虚实缓急。关键在舌苔,舌苔白厚而腻,用一陈、二术;苔黄厚而腻,用橘红、竹茹。此外,祛湿和磨谷消食之品,亦在必用。
病例:赵某,女,27岁,1963年9月26日初诊。
诉其近一年来,身体肥胖日益明显,尤为腹部脂肪肥厚为著,体重增加18千克。(原体重40千克,来诊时体重58.5千克,身高133厘米,体重已超过原来正常体重46.3%)
自觉头晕,记忆力减退,喉间多痰,全身无力,脚下如踩棉花,行路困难,有时周身发木,食、眠、二便均正常。
曾在石家庄某医院检查:血钾、血钙略偏低,血糖略高。最近又到北京协和医院检查诊断为“单纯性肥胖”、“隐性糖尿病”。
中医辨证:肥人多湿多痰,脾为生痰之源,痰乃湿气而生,湿由脾弱而起,治以健脾化痰湿,兼以理气。
处方:陈皮6克,制半夏6克,云苓12克,炒薏苡仁30克,制苍术6克,大腹皮10克,冬瓜皮10克,制香附10克,泽泻10克,车前草10克。
本方加减服至23剂,肥胖显著减轻,体重下降8.5千克,自觉腹胀减轻,全身无力亦较前改善,头晕好转,四肢略感轻松。
治疗原则未变,用药略有出入,曾用过土炒白术、淮山药、炒谷麦芽、藿苏梗等。
第8次来诊时曾患感冒,以清咽利膈汤化裁,兼顾脾土。后又现肝肾症状,曾用调理肝脾、益肾柔肝等法则,最后收功。
治疗期间,曾议其做气功配合治疗,患者做气功后,食欲大增,腹胀消除更快,而且效果巩固。
1964年1月8日称体重为49.5千克,至3月12日结束治疗时,体重降至47.5千克,历经五个半月治疗,基本恢复正常,外观不显肥胖。
善后调理建议常服逍遥丸、藿香正气丸,仍从肝脾着眼。1964年7月中旬,该患者又介绍一肥胖者前来治疗,探知其病未复发,并已恢复正常工作。
脾为生痰之源,《内经》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若脾虚则气化失灵,清者难升,浊者难降,津液凝滞,瘀而成痰,所以治痰当先治脾,宜二陈汤加苍术、白术为主。
取二陈祛痰化湿,茯苓淡渗走下,白术健中,中下分消其湿;大腹皮去皮里膜外之湿,冬瓜皮统治全身之湿,泽泻、车前草使湿从水道而出。
方中又有香附一味,意在理气,即丹溪翁谓:“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之意。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名中医治病绝招》。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