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痰多怎么办?元代名医说了一句话,后人到今天才明白!

作者:精诚名医汇 2017-07-31阅读:2046次

(本文由一点号“精诚名医汇”原创,经一点资讯平台全网首发)

本文理论依据:《丹溪心法》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今天和您说上一病,乃是生活中常见的咳嗽并发痰多现象。这种症状,在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中十分多见。闲言少叙,先把一张验方告诉你——

黄芪45到60克,桔梗、杏仁、紫菀、甘草各9克,沙参24克,云茯苓10克,百合、半夏各12克。这些药物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2次。

列位看官,是名方必有出处。此方源于哪里?此乃齐鲁名医李绍南大师治疗咳嗽痰多的一张经验方,早年曾经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发表出来。此方一经问世,立即引来业界同行的关注。除了它效果卓著之外,更源于此方遵循了一句古人的良训,从而让祖国传统医学的过人智慧,再次闪耀在今人面前,彰显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科学性。

这良训是什么?说到底,就是元代著名中医学家朱丹溪,在其《丹溪心法》里的一句话:“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随气而顺矣”。

朱丹溪是谁?这位大师生于1281年,卒于1358年,元代著名医学家,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申明人体阴气、元精之重要,故被后世称为“滋阴派”的创始人。对于痰的问题,他老人家认为和人体气机不顺有密切关系。所以,只要把体内的气理顺了,津液疏布和生成自然就恢复了其原有的规律,痰也就不治而愈了。

正是在这样的思路启发下,上方才有了如下排兵布阵之法。列位请看——

第一味,黄芪,重用达到60克。黄芪是干啥的?经常阅读我们“精诚名医汇”的人知道了,它是补气的,尤其是它补肺气的功能,在中医中药之林中是佼佼者。方才我们说,咳嗽痰多,乃是气机不顺。气的源头在哪?就疏布而言,源头在肺。所以如果一个人肺气不足,自然就要咳喘多痰了。而且从临床观察来看,老慢支患者肺气虚弱者比比皆是。正因如此,我们用黄芪来补肺气。

但是,如果补气,患者久病之躯会不会承受不起呢?为了解决和后顾之忧,我们用到了桔梗和沙参两味药。这桔梗,性味苦、辛,平,入肺经,功在宣肺,利咽,祛痰,排脓。它本身就是治疗咳嗽的良药。但是,由于桔梗性情灵动,善于梳利,所以有它在,可以防止黄芪滋补肺气而可能导致的壅滞问题。那沙参,性味甘,凉,入肺胃经,功在养阴清热;润肺化痰。它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化痰,一方面也是发挥它清热的功能,防治滋补肺气过腻。所以说,这黄芪和桔梗、沙参的搭配,端的有些精妙处在。

补肺气重要,行肺气更加重要。为此我们看到了紫菀、百合和杏仁。这三味药。这三味药干什么?能降气逆。咳嗽、痰多,说到底还是肺气肃降失职所致。你看那紫菀,性味,苦温,功在温肺,下气,消痰,止咳。《本草正义》说得好:“紫菀,柔润有余,虽曰苦辛而温,非爆烈可比,专能开泄肺郁,定咳降逆,宣通窒滞,兼疏肺家气血”。可见,它是降气逆的一味良药。再说那百合,性味甘,寒,入心、肺经,功在养阴润肺,清心安神。它配合紫菀,起到降逆止咳而滋养肺阴的作用。还有杏仁,性味苦,温,入肺、大肠经,功在祛痰止咳,平喘,润肠,说来也是止咳降逆的常用良药。这三味在一起,可以进一步理顺肺内气机。在黄芪补气的基础上,它们可以让我们的胸中之气彻底顺下来。

到这里,以理气的手段,行化痰之目的,应该说体现得淋漓尽致了。为了更好更快地解决病情,我们用半夏和茯苓。茯苓能干什么?它可以健脾利湿。湿邪没了,痰就没有了生成的源头。还有那半夏,乃是常用的化痰燥湿良药。它们俩在一起,可以更好、更直接地解决我们痰多的问题。

所以说,此方的精义,就是把朱丹溪在元代的一句至理名言,发挥到淋漓尽致而已。我们通过此方所要了解的,不仅仅是一种可以借鉴应用的良方,更要得到一种启迪和认识。这是“精诚名医汇”撰此文的最大心愿。

当然,上方作为基本方,我们在应用的时候还需要进行特别的加减。比如说对于痰质稀薄、舌苔白滑的人来说,我们可以加一点白术、桂枝、橘红。对于咳嗽痰多而且痰质黄稠的人来说,我们可以加一点苏子、前胡、川贝母等等。这就需要针对具体情况来定夺了。但是,上方作为基本方,其效力和机理是经过临床检验的,因此值得借鉴和应用。

全文完。不知道列位看官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