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剖,胃镜也查不出来的病?

作者:消化科李志红医生 2017-08-02阅读:3767次

前面我们提到过功能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等病,这些疾病都属于功能性胃肠病范畴,今天我们再来谈谈另一个因胃肠功能失调所致的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

一、如何判定功能消化不良?(FD)

功能性消化不良,其临床表现为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痛、嗳气、恶心、呕吐等,目前认为上消化道动力障碍及感觉异常是本病发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所谓动力障碍,指的是为胃排空延迟,易致食物滞留;而感觉异常则是一种内脏高敏感性,即对于同样的温度觉、痛觉,其敏感性远高于其他人。除上述两种病因外,社会心理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等亦可导致FD。

有研究发现,FD患者大多存在个性缺陷,表现为性格内向和神经质,致使其对各种刺激的反应都过于强烈,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情绪[2],而这些不良情绪又可能通过脑-肠轴(肠易激综合征曾经提到过)反馈于胃肠道,影响胃肠道功能,从而出现腹胀、腹痛、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表现。

二、来自罗马Ⅲ的诊断标准

下列所述症状开始于诊断前6个月,在最近的三个月内满足症状标准:

1、下列中的一项或多项:

(1)餐后饱胀感;(进食正常餐量即出现饱胀不适,感觉食物停留于胃中)

(2)早饱感;(餐前有饥饿感,但进食不久即有饱感,故致摄入量减少)

(3)上腹痛;

(4)上腹烧灼感。

2、没有可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包括上消化道内镜。

三、做何检查以明确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

1、上消化道内镜仍为检查的主要手段,可用于筛查一些器质性疾病;同时可行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以明确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2、其他辅助检查:如生化、肿瘤标志物、血糖、B超、腹部CT等可用于排除其他疾病(如胆管疾病、胰源性疾病等)。

3、胃肠动力相关检查:怀疑因胃肠动力障碍所致者,可行胃电图、胃排空、胃容纳功能及感知功能的检查,以便对胃肠动力及其感知功能进行评估。

四、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中医素无功能性消化不良之病名,但结合临床表现,隶属于“胃痞”“胃脘痛”等范畴。本病多因饮食不节、劳逸失当、外感诸邪、内伤七情等所致[4]。病位在胃,和肝脾相关。

故根据病因,结合相关临床表现,我认为FD可从以下几种证型进行论治:

1、胃气壅滞(饮食停滞)

舌象:

表现:胃脘胀痛,食后加重,嗳气,纳呆少馨,嗳气酸腐,有伤食病史,舌质淡红,苔白厚腻或薄黄。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小药箱:加味保和丸、枳实导滞丸、胃苏颗粒

日常调护:

(1)清淡饮食,适当运动,吃饭七成饱,以面食果蔬为主,少吃高蛋白和油腻 烧烤肉类;限制饮酒。

(2)亦可用牵牛子(2-4g)水煎,可有效增强胃动力,缓胃脘胀满。

2、胃中蕴热

舌象:

表现:胃脘灼热,口臭不爽,口干喜欢冷饮,口舌生疮,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少津液。

治法:清热和胃

小药箱:左金丸,六味安消胶囊,六味能消胶囊

日常调护:

(1)饮食禁忌辛辣、甜食,高蛋白食物。

(2)临床上胃中蕴热多见于湿热、肝胃郁热等,两者病因各不相同;前者主因过食肥甘厚味、吸烟嗜酒等导致湿邪困阻中焦,郁久化热所致;或者则由情志焦虑、抑郁等致肝气不舒,郁久化热,横逆克伐脾胃而成,故治法及日常调护亦各有差异。

(3)湿热型:因饮酒过多,湿热内盛,而见呕吐痰逆、心烦、胸脘痞闷、食少倦怠者,可用葛花20g,枳椇子20g作代茶饮或水煎,可解酒醒脾,清热除烦。

(4)肝胃郁热型:注意调畅情志,避免焦虑或抑郁等不良情绪;可用玫瑰花、薄荷、菊花等作代茶饮,以疏肝解郁,调畅情志。

3、胃络瘀阻

舌象:

表现:胃脘疼痛,固定拒绝按压,一般病程日久反复发作,舌质暗有瘀斑。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和胃。

小药箱:失笑散+丹参饮

日常调护:

(1)平素可服三七面、丹参等以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亦可以中药热庵包置于腹痛部位及相应穴位,如膻中、膈俞穴等处以温经通络,调和气血。

(2)因“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故应注意保暖,避寒就温,以畅通气血。

4、肝胃气滞

舌象:

表现:胃脘胀痛,累及两胁,走窜,常因情志不遂而加重,善太息,不思饮食,抑郁,夜寐不安,舌苔薄白,舌质暗淡,或暗红。

治法:疏肝和胃

小药箱:逍遥丸、四逆散

日常调护:

(1)调达情志,缓解压力,多交流,多表达,多肯定自己,适当转移注意力,集中精力去做有利于自己身心的事情,譬如运动、静坐或阅读书籍等。

(2)此型亦可有肠道表现,比如我们曾经说过的肠易激综合征,以腹痛腹泻为多见(痛泻要方)。

(3)可用玫瑰花、菊花、薄荷、青蒿、丝瓜络等水煎或代茶饮,以疏肝解郁,调畅情志。

5、肝胃郁热——性格急躁、胃里烧心

舌象:

表现:胃脘灼痛,泛酸烧心,口干口苦,烦躁易怒,舌质红或暗红,苔黄。

治法:疏肝解郁,清热和胃。

小药箱:左金丸;化肝煎

日常调护:

(1)应少吃甜食、玉米面、高蛋白饮食、韭菜,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腻煎炸食品。

(2)可用川贝母、钩藤、泽泻、海螵蛸、炒栀子、刀豆子、牵牛子等水煎,每日频服。

6、胆胃郁热——经常口苦、恶心

舌象:

表现:口苦、恶心、性情急躁、胃脘灼热反复加重久治不愈;消瘦面色欠光泽、失眠、纳呆,多有情志不遂,常见不明原因的消瘦、脘腹隐痛。

治法:清胆和胃

小药箱:六味能消胶囊

日常调护:

(1)少吃油腻煎炸食品。

(2)注意调畅情志,避免焦虑或抑郁等不良情绪;此类人群多对自己身体的感受特别敏感,总是怀疑身体出问题。故而症状经常反复。

7、胃阴不足……经常口干明显

舌象:

表现:胃脘隐痛,口干不欲饮,容易饥饿又不想吃,舌体瘦小,暗红,少苔或无苔。

治法:益胃生津

小药箱:一贯煎

日常调护:

(1)饮食上避免辛辣刺激等温燥伤阴的食物。

(2)检查胃镜看有没有胃体萎缩的问题,抽血查一下人胃蛋白酶原,PGI、PGI/PGII减少,胃壁细胞抗体阳性,胃泌素等。

(3)可以吃一点酸甘养阴的药食同源中药:芍药、甘草、乌梅、酸枣仁、太子参、麦冬、玉竹、石斛、五味子。

8、脾胃虚寒(老胃病)

平常怕冷,体质弱,乏力容易便溏。

舌象:

表现:胃脘隐痛、痞满,遇寒加重,得温则舒,平素怕冷,面色萎黄或晄白,四肢欠温,食少便溏,舌质淡体大边有齿痕,苔白腻或厚腻。

治法:温胃散寒,健脾益气。

小药箱: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丸

日常调护:

(1)平时注意休息,饮食上忌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

(2)大部分属于虚寒体质的问题,尤其是女同志,对于长期摄入不足引起来的,增加饮食,中药调理治疗,益气养血,温补脾肾。

(3)可用黄芪、仙灵脾、人参、鸡血藤、当归等水煎,每日频服,以温补脾胃。

五、缓解消化性不良有妙招

针对消化不行不良“胀”“痛”“烧”等症状,除了平时注意平衡饮食、调畅情志以外,您还可以通过针灸、耳穴等方法予以缓解。

1、常用穴位:

(可通过针刺、艾灸、按揉等方法反复刺激)

“胀”“痛”——足三里、内关、中脘

“烧”——神阙、上脘、中脘、下脘、天枢、足三里

(1)足三里:

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2)内关:

位于前臂掌侧,从近手腕横纹处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

(3)神阙:

肚脐中央

(4)上脘:

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5寸。

(5)中脘:

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4寸。

(6)下脘:

位于胃脘下部而得名,位于前正中线上,肚脐上2寸。

(7)天枢:

肚脐旁开2寸。

2、耳穴:

耳穴压豆法:即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

常用穴位:

“胀”——胃、肝、胆、脾、胰、三焦

“痛”——胃、肝、胆、脾、神门、交感、内分泌

“烧”——神门、肝、胃、脾

3、饮食调理

(1)少吃不易消化(高脂食物、油炸食品)、生冷刺激性食物;三餐定时定量、规律饮食;尽量避免过点吃饭、加餐和夜宵等饮食习惯;吃饭宜细嚼慢咽,避免快速饮食。

(2)平素可多食用一些促进消化的食物,如酸奶、苹果、白菜、猕猴桃等。

(3)亦可以大麦、柠檬、山楂泡水,可有效缓解消化不良症状。(伴烧心者不宜服用)

通过前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FD应该有一定的了解了。总之,疾病千千万,虽然我们无法完全治愈所有病,但保持一个良好心态,开开心心度过每一天,与心灵和解,与世界相拥,疗愈亦从此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