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炎您肯定不陌生,但我们今天说的是梅核气!

作者:国医在线 2017-06-28阅读:3306次

何为梅核气?

梅核气不等于慢性咽炎

梅核气是指咽喉部有异常的感觉,如梅核塞于喉咙,但是不影响进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

本病常见于现代医学的咽神经官能症、咽异感症、慢性咽炎,其致病因素较为广泛,并且随生活节奏的加快患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咽炎您肯定不陌生,但我们今天说的是梅核气!

咽炎您肯定不陌生,但我们今天说的是梅核气!

Q:像梅核卡在喉咙,所以叫梅核气,这个病名好形象,谁这么有才?

A:《黄帝内经》最早记载了梅核气症状,如 《素问·咳论》曰: “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所描述症状与梅核气喉咙有异物感实则无物存在的症状相同。明代孙一奎在 《赤水玄珠》中明确提出梅核气症状,即 “梅核气者,喉中介介如梗状”; “痰结块在喉间,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是也”。

Q:很多人都有这种不舒服的感觉,这是由什么引起的,又要如何治疗呢?

A:中医学认为,肝失条达,气机郁结,木郁乘土,则痰湿内生,而咽喉是气机升降出入之关窍,痰气郁结聚于咽喉则发病 。梅核气临证表现为虚实夹杂,脾虚肝郁为本,痰凝气滞为标。因此,理气、化痰、散结为本病治疗的重点。一起来看:

1、内治以疏肝行气、温散化痰

《丹溪心法》云: “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所不到”; “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亦”,治痰需要先治气,因而理气成为治疗梅核气的关键所在。理气应重温散,同时调气不忘化痰,化痰亦重温散。临证常用半夏厚朴汤化裁而成的解忧舒喉方

姜半夏10g,厚朴10g,紫苏叶10g,茯苓10g,延胡索 10g,苏木 10g,干姜 5g,细辛 3g,薄荷 10g,北柴胡 10g,枳壳 10g,伸筋草 10g,甘草 10g。

气不行则郁难解,痰不行则结难散,方中半夏入肺胃,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为君药; 厚朴苦辛、性温,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为臣药; 茯苓健脾利湿助半夏化痰,痰遇寒则凝,气遇寒则滞,细辛、干姜辛温散寒,祛寒暖胃,助半夏温散凝结之顽痰,紫苏叶、枳壳、柴胡、薄荷芳香行气,理肺疏肝,助厚朴行气宽中,宣通郁结之气,共为佐药; 久病入络,痰气阻络,用伸筋草配延胡索、苏木通经活络,散结止痛。该方辛苦合用,辛以行气散结,苦以燥湿降逆,使郁气得舒,痰涎得化,全方共奏疏肝行气、温散化痰之功。

2、外治以鼓舞阳气、疏通经络

穴位贴敷

梅核气穴位贴敷治疗时可选用大椎、天突、肺俞、中府、膻中、涌泉、肝俞、脾俞、胃俞等穴位,每次根据辨证选取2~3 穴,每次贴敷 2~4h; 药物常选择白芥子和细辛、甘遂、延胡索,用生姜汁或蜂蜜调成干稠膏状。穴位贴敷可鼓舞人体阳气,阳气旺盛则气的运动通畅,从而有效地通散阻结于咽喉的无形之气,缓解咽部异物感。

局部热敷

还可同时辅以局部热敷以温经散寒、通络散结,临证以自拟艾醋舒喉汤浸毛巾敷喉颈部可缓解咽部异物感。艾醋舒喉汤由艾叶 30g、米醋 200 ml,加水适量,煮沸约10 min,加白酒 200ml 配制而成。热敷时将毛巾放入刚煮好的汤中浸透,拧至半干,包裹颈项前部,热敷咽喉会厌对应部位特别是按压有异物阻塞之处,热度减退重复上述治疗,每次 10~20 min,每日 3 次。

3、病案举例

患者,女,47 岁,2015 年 6 月 5 日初诊。

主诉:咽喉异物感 1 年,加重 1 周。1 年前重感冒后咽喉疼痛、发热,经当地医院治疗后疼痛、发热消除,但适逢其母去世及家庭纠纷,导致胸闷喉阻,逐渐感觉咽喉有异物黏附,咯之不出、吞咽不下,不影响饮食,伴左侧颈部疼痛连胸,时轻时重。

初诊断咽喉炎,抗炎治疗无效,后诊断慢性咽炎,给予口服抗生素、维生素、咽喉含片、谷维素等治疗仍未愈,1 周前自觉病情逐渐加重。

刻诊:身体消瘦,面色苍白,双眼微红、下睑轻度浮肿,时有嗝声。眠差、多梦,头昏,心胸烦闷,多食则腹胀,大便时稀时干、黏腻不爽,月经量少、色红,经期下腹胀痛,舌淡紫、舌下经络紫黑、苔白薄腻,脉弦细。查咽喉黏膜色淡红,滤泡轻度增生,扁桃体Ⅰ度肿大,会厌正常,声带正常。

诊断: 梅核气;

辨证:气郁痰凝络阻。

治法:行气解郁,化痰通络。治以解忧舒喉方。

处方: 姜半夏 10g,厚朴10g,紫苏叶 10g,茯苓 20g,干姜 5g,细辛 3g,延胡索 10g,苏木 10g,北柴胡 10g,枳壳 10g,薄荷 10g,伸筋草 10g,甘草 5g。水煎服,7 剂,每日 1 剂。同时予以穴位贴敷治疗,

取穴: 膻中、天突、大椎,贴敷 2h。并嘱患者每日早、中、晚采用艾醋舒喉汤浸热毛巾敷喉颈部,每次 20min。

2015 年 6 月 12 日二诊:诸症缓解,上方加神曲10g 再服,继用穴位贴敷及艾醋舒喉汤热敷喉颈部。服药 7 剂后病愈,2016 年 7 月随访,患者诉 1年未复发。

本案患者情志不舒,胸闷喉阻,自觉喉中有异物黏附,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进食饮水不受影响,结合上述症状梅核气诊断成立。伴随症状有左侧颈部疼痛连胸,身体消瘦,心胸烦闷,多食则腹胀,大便时稀时干、黏腻不爽,月经量少、色红,参考兼症,结合舌脉可辨证为气郁痰凝络阻。治疗以行气解郁,化痰通络。处方中半夏、厚朴、紫苏叶、茯苓取半夏厚朴汤之意以行气散结,降逆化痰,缓解咽部异物感;配合干姜、细辛温肺以化痰饮,柴胡、枳壳、薄荷增强疏肝行气之力,使情志得舒、心胸烦闷减轻;苏木、延胡索、伸筋草相伍活血止痛,祛瘀通络,减轻左侧颈部疼痛连胸;甘草调和诸药。全方配伍恰当,行气与解郁并行,化痰与通络并重。复诊时加用神曲以健脾开胃,加大运化痰湿之功。此外,穴位贴敷膻中、天突、大椎穴以通络散结止痛,艾醋舒喉汤浸热敷喉颈部以温经通络、行气活血。内外兼顾,共奏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