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湿力重 如何预防关节炎

作者:健康源于生活 2017-07-02阅读:4424次

发病:大部分“类风湿”患者有贫血

骨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最常见的两类关节炎,这两种疾病致残率比较高,病情严重的患者寿命会缩短10~15年。骨关节炎多见于女性,发病最多的部位是膝关节,其次是髋关节、脊椎、手指等部位。骨关节炎青睐40~45岁以上人群,值得注意的是肥胖人士,肥胖导致关节负重容易磨损,有关节炎的患者活动减少又导致肥胖,可以说两者恶性循环。此外,职业也是影响因素,在潮湿、高寒地方工作的人,膝关节外伤非常多。

第二类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这类患者对空气或某种细菌特别敏感。当细菌进入身体,身体的防御机制就会进行抵抗,两者就打架,机体受到严重刺激就会起反应,比如影响到心脏,就引起心脏瓣膜病,影响到关节就是关节炎。这种病不分年龄、老少、男女,致残率很高。类风湿性关节炎会引起造血红细胞的障碍,大部分患者都有贫血,因此及早治疗十分重要。

误区:手镯、磁疗等只是协助疗法

专家列举了人们对关节炎的一些认知误区:

误区1:妇女产后洗澡或工作劳累引起关节炎。

真相:产后可洗澡,不会致病。在天气变化很厉害,温度很低、气压低、湿度很高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平常碰到冷水不会致病。

误区2:关节炎是肌肉撕裂伤引起的。

真相:关节炎是长期特定使用某一关节(部位)引起的。肌肉撕裂伤只是引起关节的不平衡,但周期性的肌肉用力并非致病因素。

误区3:草药和传统中医药(如手镯、磁疗、虎骨酒、热敷)更安全、有效。

真相:这些只是协助疗法,不能治好这个病,没有科学依据说明传统医学可有效治疗关节炎。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看专科医生。

误区4:市面上一些“抗风湿灵药”能治好关节炎。

真相:来路不明、自称能治愈关节炎的药品,往往含有激素,虽然能一时缓解症状,但会引起“满月脸”、“水牛背”等症状,损伤胃肠、肾脏,还导致肌无力、骨质疏松、糖尿病等。

误区5:看医生好几个月,关节还是疼痛,就不停换医生。

真相:每个医生的治疗方法不一样,如果你觉得这个医生看准了,就跟着他,不要频繁换医生。治疗不正规易致病情复发,每复发一次致残率会更高。

治疗:可试试“水中走”运动治疗

骨关节炎的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运动治疗。而类风湿性关节炎则在上述基础上,还包括免疫治疗。相比于吃药、理疗等被动治疗,运动治疗是主动治疗,而且效果好。国际上不少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证实运动疗法的镇痛效果并不亚于药物治疗。关节炎患者平时千万不要下蹲,但在水中则可以下蹲,因为在浮力作用下,可以减轻关节的压迫和减轻疼痛,使肌肉放松。“水中走”可维持或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提高肌力、耐力和柔软度,增强心血管功能,减轻疼痛,延缓疾病进展。专家建议,老人可以到小区的游泳池进行“水中走”的“有氧治疗”。在水中可以进行前后行走、侧行、下蹲、提腿踏步、单腿站立、上下台阶等动作。但他提醒,老人进行“水中走”应该征求医生意见,并在年轻人陪同下安全进行。

此外,不少本来就有关节炎的患者在练瑜伽和太极拳后,出现关节疼痛加重酸胀、僵紧等症状,这主要是由于部分动作直接或间接地增加了关节的用力、姿势不正确、持续时间过长而导致。所以,患有老年性关节炎的人群,应到专业机构学习瑜伽和太极拳,同时必须结合关节专科医生的意见。专家提醒,患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老人,练习瑜伽最好是年轻时就有基础,不宜老年“半途出家”,以免加重病情。在进行上述两项运动时,避免膝关节屈曲大于40°,也要避免髋关节屈曲,而且动作宜缓慢、轻柔。

日常护理:做到“一禁四不要”

患有关节炎的老人要做到‘一禁四不要’。“一禁”是禁止下蹲,“四不要”是不要爬山、不要爬楼梯、不要坐矮凳子、不要受凉,这些都是增加膝关节压力的动作。但专家强调,平时要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最好在较温和的阳光下,在平地散步。

同时还要保持均衡的饮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大部分都有贫血,更要加强营养。多摄入含钙、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D较高的主食。食用含钙高的食物比补充钙剂效果要好,因为人体对补钙片的吸收不是很好。此外,患有高压血,高血脂,糖尿病,尤其是高尿酸(痛风)的病人,服上述药物时要征询医生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