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过喝酒脸红的人吧

作者:普唯尔热心肠 2018-02-27阅读:4826次


从根本上说,人类是不适合喝酒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喝酒已成一种文化,是重要的社交手段,虽然大多数人都知道喝酒对身体有害,却往往身不由己。单从肠道健康方面来讲:酒精进入肠道后,破坏肠道菌膜屏障,会引发各种肠道疾病。

喝酒脸红的人真的不能喝

酒把世界上的人分成了两种,喝酒上脸的,和喝酒不上脸的。江湖有传闻,喝酒上脸的人散酒快,是能喝的表现。这导致有人从头红到了脚,仍然豪情万丈,把酒一杯一杯灌进肚子。那么,喝酒上脸的人到底适不适合大量饮酒?答案是不适合。究其原因,要从人体的酒精代谢说起。

酒精进入人体后,很快会被吸收。20%在胃里吸收,80%在小肠里吸收。然后通过血液运输到肝脏。肝脏是众所周知的解酒器官,坐拥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两大解酒利器。酒精来到肝脏后,乙醇脱氢酶首先将酒精(乙醇)转化为乙醛,随后乙醛脱氢酶跟进,把乙醛转化为乙酸,乙酸还有一个不那么学术的名字,叫做醋酸,嗯,也就是醋的主要成分,是人体常规的营养物质,可以被人体直接分解利用。

如果都按照这个剧情发展,世界会变得很和谐,人人都将是叱咤酒场的酒神。但问题在于,由于基因差异,不同人的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并不相同。喝酒上脸的人,体内乙醇脱氢酶活性很高,但乙醛脱氢酶活性很低。结果就是:酒精很容易被转化为乙醛,但乙醛一时间处理不掉,在血液中大量堆积,使得毛细血管扩张,表现在外观上就是脸红。喝酒脸红,简单的说就是皮肤黏膜血管扩张。

乙醛能够破坏DNA,阻碍细胞自我修复,属于高风险的致癌物质。

相对来说,酒精和醋酸的致癌因素都更低。体内累积过多的乙醛,会提升患高血压,癌症的风险。

喝酒上脸的人大量喝酒,实际上是一种“自残”行为。如果在酒桌上碰到一喝酒就脸红的人,记住那是乙醛脱氢酶缺失在作怪,请放过喝酒脸红的人吧。


小提示

酒后脸白者,体内高活性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少,主要靠肝脏里的P450酶慢慢氧化,靠体液来稀释酒精。一次大量饮酒易引起昏迷,同时发生急性酒精中毒。


酒桌上的一些建议

1、多吃菜:从保健角度来说,酒的醇度越高,越要吃动物性蛋白质丰富的菜,这也是饮酒的一个窍门,市场上出售的保肝药中就含有蛋氨酸和胆碱成分。另外,酒和肉都是酸性食物,喝酒的同时吃些碱性的食物,就可以中和酸性,从而减轻肝脏的负担。碱性食物如凉菜、青菜及水果等,对保护肝脏也有益。

2、多吃饭:在喝酒的同时多吃饭,可补充足量的碳水化合物,减少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

3、多吃水果:酒精有利尿作用,能将盐分随尿排出。为补充体内盐分的损失,饮酒后的翌日清晨,最好喝一杯淡盐水。由于酒本身的利尿作用,加之菜肴中的盐分增加了血液浓度,所以酒后易产生渴感。这时如果一杯接一杯地饮水,对肝脏也不利。最好的办法是吃些水果,这样既可中和酸性,水果中的糖分又能促使酒精在体内燃烧,从而减少其对肝脏的毒害。


酒后补充益生菌能有效改善肠道环境

酒精有杀菌作用,在肠道里也不例外。肠道是吸收酒精的主要场所。人体肠道里生活着大量益生菌,它们一方面能抑制有害菌生长,另一方面能在肠道粘膜外形成一道保护屏障,增强肠道对有害物质的抵御能力。酒精进入肠道后,管你益生菌还是有害菌,不分青红皂白统统杀死(这很好理解,医学上酒精就是用来杀菌的),破坏肠道菌膜屏障,引发各种肠道疾病。酒后适时适量地补充益生菌,能有效改善肠道环境,降低喝酒带来的危害。

益生菌具有较好的代谢清除乙醛的能力,降低由于摄入过量酒精产生乙醛而引起的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减少过量酒精引起的胃肠道功能紊乱,酒精对于肝脏的损害程度。益生菌可以改善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蒙古人多豪饮,酸奶正是他们的解酒秘方,也许这与酸奶中的有益菌有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