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杂谈—艾灸说明书:艾灸有什么作用,需要注意什么?

作者:彭家大小姐 2017-09-05阅读:3611次

中医杂谈—艾灸说明书:艾灸有什么作用,需要注意什么?

中医杂谈,等你一起来谈中医,谈学习,谈养生,谈经验,谈行医故事!

中医杂谈—艾灸说明书:艾灸有什么作用,需要注意什么?

施灸的作用与注意事项

施灸的作用很多,能治疗很多种病症,但用之不当,也会给患者造成痛苦,甚或发生事故,所以施灸时也应注意。

一、施灸的作用

《灵枢·经脉》篇说:“陷下则灸之。”《灵枢·禁服》篇说:“陷下者,脉血结于中,中有著血,血寒,故宜灸之。”《针灸大成·千金灸法》说:“若要安,三里常不干。”明代《医学入门》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在不同穴位上施灸,不但能治疗很多种病症,而且还有预防和保健作用。

1.温散寒邪:艾绒性温,以火点燃熏烤或烧灼穴位,使火力透过皮肤、肌肉、经络,患者局部感到温热舒适或沿着经络上下传导,有温散寒邪,治疗风、寒、湿痹和虚寒性腹痛、泄泻等症的作用。

2.温通经络:凡属某一经络或部位气滞血凝,经络受阻引起的麻木、疼痛、肿胀等症,灸治一定的穴位,有温经止痛、调和气血的作用。

3.益气养血:凡属中气下陷引起的溏泻、脱肛、子宫脱垂,或气血耗损,经络失养引起的肌肉萎缩、肢体麻痹等症,灸治一定穴位,有益气养血,补虚扶正的作用。

4.回阳固脱:凡见四肢厥逆、气短脉微、手撒口开、目闭神昏、二便失禁的脱证,灸治一定的穴位,有回阳固脱的作用。

5.预防保健:历代文献中常提到灸法的预防作用,《医说》中提到灸三里可以预防中风。目前临床上常灸大椎、风门等穴预防感冒;灸足三里能调整脾胃功能,促进身体健康。

二、施灸注意事项

灸法虽然容易掌握,但在具体操作时如果不注意,不但影响疗效,也会发生事故。

1.选择体位:施灸前必须根据施灸的部位,选择舒适而固定的体位。

2.施灸的壮数和时间:艾炷大小和壮数多少,应根据病人之年岁大小和体质强弱酌情增减。老人、小孩和身体弱的,施灸时艾炷应当小些,壮数应当少些,艾条灸的时间要短些;身体壮的,中年人艾炷应当大些,壮数应当多些,艾条灸的时间要长些。艾条灸1分钟,相当于艾炷灸1壮。可以灵活掌握。

3.施灸的部位:头颈部和上腹部灸的壮数和时间应当少些,小腹部和腰背部灸的壮数和时间应当多些;在五官、面部、毛发处、生殖器官、大血管处、粘膜附近应避免施灸。

4.作好思想工作:瘢痕灸因有灼痛、化脓和结疤,施灸前必须向患者解释清楚,使患者和医生合作。

5.禁灸:咯血、吐血、中风闭证、大便秘结等实热证禁灸。

《针灸大成》禁灸穴歌中提出的禁灸穴位:哑门、风府、天柱、承光、头临泣、头维、丝竹空、攒竹、睛明、素髎、口禾髎、迎香、颧髎、下关、人迎、天牖、天府、周荣、渊液、乳中、鸠尾、腹哀、肩贞、阳池、中冲、少商、鱼际、经渠、地五会、阳关、脊中、隐白、漏谷、阴陵泉、条口、犊鼻、阴市、伏兔、髀关、申脉、委中、殷门、承扶、白环俞、心俞,共45穴。

如在面部施化脓灸,遗留疤痕;人迎、委中均在大血管附近,应该禁灸。但有些禁灸穴,施灸很有疗效,如灸隐白治疗崩漏,灸犊鼻治疗膝关节痛等。应根据临床实践,不要泥于古说。(编者按:仍有灸阳池治疗糖尿病的记载)

6.避免烧伤和火灾:要防止艾绒或艾炷脱落,烧伤皮肤和衣被等。灸后将艾条的燃火一端剪掉,艾炷用镊子钳取,放入罐内,以免复燃发生火灾。

文源:《郑氏针灸全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编著/郑魁山。编校/Alice。

申版权明:由中医杂谈编辑部编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审:彭家大小姐

校稿:宋利强 陈伏风

编辑:茶和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