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饿叫“你妈妈觉得你没吃饱”,中医教你科学应对小儿食积

作者:中医育儿 2017-08-30阅读:2698次

有种饿叫“你妈妈觉得你没吃饱”,中医教你科学应对小儿食积

每当节假日之后,医院门诊的走廊里,呕吐、厌食、便秘、腹泻的患儿就会增加,面对焦虑不安的家长和精神不振或哭闹不停的孩子,我们会告诉家长:“您的宝宝吃撑了……”

小儿食积 妈妈有责任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养孩子”成了每个家庭的大事。特别是在城市,一家一个小宝贝,家长出于溺爱,喂养常刻意投其所好,或片面追求高营养,甚至每天的餐桌上,都以高蛋白、高热量食物为主,即使孩子不想吃了也要再塞几口,造成孩子被“吃撑”,这种“吃撑”,中医称做“小儿食积”。

小儿食积是指由于饮食不当造成食物停滞在胃肠,无法正常消化、吸收、代谢的一种疾患,主要表现为吃不多或不想吃、呕吐、泛酸、肚子胀、大便臭等,有时还会出现夜间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睡、手足心发热、排气恶臭等,相当于西医的消化不良。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食积”呢?原因有两种:“内因”包括小儿脏腑娇嫩,脾胃消化功能不健全,脾胃功能虚弱(现代医学解释是消化腺发育差,腺体分泌少,消化道肌层不发达,消化酶活力弱);小儿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爱吃的食物吃得过多,对于不喜欢的食物,一口也不吃,这样容易造成偏食或饱食无度等。

食积的外在原因常常是家长溺爱孩子、缺乏喂养知识、调护不周等。例如,家长片面追求高营养,喜欢给孩子吃高热量食物,而且大量多次,或吃得过于肥腻,比如鸡肉、鸭肉、糕点等;或给孩子吃过量的生冷食品,如生冷海鲜、冰淇淋、冷酸奶等。此外,小儿嬉戏玩耍时,感受风寒,腹部着凉,损伤脾胃,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也会导致食积。

食积若治疗不及时,脾胃功能受损,可以形成“厌食病”。厌食主要指小儿较长时间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为主的一种情况。厌食日久,导致脾胃虚弱,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则会转化为“疳证”。“疳证”主要表现为饮食异常、体重减轻,皮肤失去光泽、头发稀疏,精神疲惫,腹部膨隆甚至腹凹如舟等。同时还会伴有其他疾病,如佝偻病、贫血、反复呼吸道感染等。这是由于小儿脾胃虚损,运化失常,吸收功能长期障碍所致,相当于西医的营养障碍性疾病。

有种饿叫“你妈妈觉得你没吃饱”,中医教你科学应对小儿食积

中医疗法样样行

中医药治疗小儿食积,具有简、便、廉、验的优势,方法诸多,主要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敷、针灸、推拿、捏脊、刮痧和药膳食疗等。

对于初期症状较轻的患儿,在教育家长改变观念的基础上,运用中成药健胃消食口服液、保济口服液、保和丸、小儿化积丸等中成药以消食导滞、健脾和胃。并针对不同患儿的个体情况,以健脾和胃的厌食方作为基础方,根据患儿伴随症状以及舌苔、指纹或脉象等进行辨证施治。内服中药汤剂可以快速、有效地治疗小儿食积,改善症状。对兼有腹胀、矢气多等气滞症状的患儿,中药内服调理主要以消食化积、理气行滞为主,一般以保和丸方为基础方,酌情加减神曲、谷芽、麦芽、鸡内金、莱菔子、厚朴、槟榔、木香、枳壳等健脾理气、消食导滞的中药。

除了内服,还可以用外敷的方法治疗。可选用董氏开胃散 ( 主要包括青皮、枳壳、神曲、胡黄连、三棱、莪术等药物 ),外敷脐部,每晚 1 包,每包重量是 15 克,夜敷昼去,连续使用 4 周,操作简便易行,疗效较好。

中药敷脐疗法治疗食积,发挥了中药与穴位的双重效应,疗效确切,孩子也易于接受,而且具有方法简便、实用、经济、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因为脐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腹壁的最后闭合处,该处表层角质层最薄,脐下无脂肪组织,便于药物渗透和弥散。中医认为此处是“神气”通行出入的门户。

除了药物治疗,也可推拿、刮痧、针刺等。小儿推拿,包括按、拿、提、揉、捏、摩、推等,其中在治疗小儿食积时,摩腹与捏脊使用更为频繁。

有种饿叫“你妈妈觉得你没吃饱”,中医教你科学应对小儿食积

摩腹为一种治疗食积的简便易行的方法,家长可以在家中轻松完成,对于腹痛腹胀效果较好。一般顺时针方向为泻,逆时针方向为补,顺逆时针方向各半为平补平泻。腹胀、腹痛拒按伴有便秘的患儿,常用指摩法(食指、中指、环指、小指四指指腹以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腹痛腹胀、腹软喜按伴有腹泻的患儿,常用掌摩法(全掌)。每次 5分钟~ 10 分钟,日 3 次。

捏脊法是小儿推拿手法的一种,可以扶正祛邪以振奋阳气。操作时让患儿俯卧平躺,家长以两手大拇指、食指、中指捏其脊柱两侧肌肉,随捏随向前推按,由腰部向上推捏按到脖子,再从脖子捏按到腰部,每晚捏 3 遍~ 5 遍。

刮痧法治小儿食积亦可达到较好效果。如刮擦背部内侧第一线——膀胱经,可刺激背俞穴激发经气,以调整脏腑的机能状态,促进胃肠蠕动。刮擦小肠经之肩中俞穴和胆经之肩井穴,以及轻刮两侧胁肋,可疏木畅中,调节气机,助脾胃运化。

此外,若小儿食积发展日久,逐渐形成厌食症,可通过“针刺四缝”的方法来解决。在患儿两手第 2 指掌侧~第5 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央取四缝穴,常规消毒后,以毫针直刺四缝穴处,深约 0.1 寸~ 0.2 寸,以见黄白透明黏液随针拔出外溢为佳,每隔 5 日~ 7 日一次,疗效大多立竿见影。

此外,通过针刺脐周、督脉及脾经上的穴位,可增强胃肠蠕动和小肠吸收,有助于积食的消化和加速体内代谢废物的排泄。针刺对机体各种消化液的分泌有促进作用,如针刺可使胃液酸度与胃的酶活性提高,使唾液淀粉酶等多种消化酶分泌增加,活性增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有种饿叫“你妈妈觉得你没吃饱”,中医教你科学应对小儿食积

总之,中医注重辨证施治,针对食积引起的不欲食、肚子胀或大便异常等不同情况,需加以区别对待、分证治疗。如为食积兼有他证,或先消食积,或二者同治。

对于食积引起的不想吃饭(即厌食),重于运脾和中,在中药基础方中加以调和药物,如淮山药等;食积导致的肚子胀(即积滞),在基础方中加行气祛瘀,攻积导滞的药物,如广木香、佛手等;对于食积产生的大便异常(即泄泻或便秘),在基础方中加以健脾化湿,敛津涩肠或行气导滞通腑的药物,如白豆蔻、砂仁改善腹泻情况;枳实、莱菔子等帮助通便。

此外根据不同病情,适当配合推拿、中药外敷、针刺、灸法、刮痧等治疗方法,以期获得更好疗效。

作者:上海市中医医院 主任医师 薛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