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中医主任出招:教你治疗未满月宝宝的“黄疸”

作者:艾茸宝宝 2017-09-28阅读:3729次

新生儿疾病中,黄疸是比较常见的。新手父母看到宝贝小脸蜡黄,都会慌了手脚。

省中医主任出招:教你治疗未满月宝宝的“黄疸”

中医称为“胎黄”、“胎疸”,是指以皮肤黄、目黄、小便黄为特征的一种病症。

下面让我们来谈谈新生儿黄疸中医治疗方法。

湿热蕴郁中焦,发为阳黄

省中医主任出招:教你治疗未满月宝宝的“黄疸”

症状:精神倦怠,饮食不佳,身热,头痛厌食,恶心呕吐,胃脘不适,大便白如陶土,小便深黄,眼睛及周身发黄。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茵陈10克,栀子6克,犬黄6克,黄柏6克,郁金6克,砂仁2.4克,滑石12克,苡仁10克,青皮6—11克,炒三仙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

按语:本方症为黄疸,属于急性传染性肝炎。本病大多由于饮食不洁,湿热熏蒸,症状表现为厌食油腥,脘腹不适,大便色白,皮肤发黄。故治以茵陈蒿汤加味,疗效尚稳妥。本方采用茵陈、栀子、黄柏、滑石、苡仁清利湿热;青皮、川朴、炒三仙、砂仁调气化滞;大黄、郁金逐热散瘀行血退黄。全方组方合理,共奏清热利湿退黄之效。

湿热内蕴,气滞血瘀

省中医主任出招:教你治疗未满月宝宝的“黄疸”

症状:患儿神疲易倦,食少恶心,舌质微红,苔薄白,上腭乳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调气活血

方药:青黛3克,紫草9克,乳香6克,白芷6克,焦楂9克,茜草9克,绿茶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

按语:本方症为黄疸性肝炎,实热型,湿热郁于肌肤,气不得运,血不得行,胆汁外溢,以致皮肤巩膜发黄。对于此类黄疸,医生除常用青黛、紫草、乳香等清解热毒,活血化瘀药退黄外,还常用绿茶来降转氨酶。名老中医认为,绿茶主治肝胆湿热,有清肝、醒脑、祛湿、利水、退黄之功。

湿邪内蕴,肝脾失和

省中医主任出招:教你治疗未满月宝宝的“黄疸”

症状:皮肤、巩膜发黄,色泽晦暗,尿黄染尿布,大便色浅黄,稀粘不成形,食纳不佳,舌质淡,苔白微腻。

治法:健脾化湿,利胆退黄

方药:生麦芽9克,茵陈15克,金钱草9克,穿肠草6克,通草3克,黄柏3克

用法:水煎服,茵陈后下,每日一剂,早晚三次分服。

按语:肝胆湿热蕴郁于里,上不得越,下不得泄,熏蒸瘀遏,浸于肺,发于皮,则周身发黄;或由于湿邪内阻,脾阳不振,胆液为湿所困阻,浸淫肌肉,溢于皮肤。故治疗以清热利湿退黄为主,同时注意护脾胃之气,升发胃气。方以生麦芽配伍茵陈既是此理;金钱草、穿肠草、通草、黄柏均为通利之品。

对于黄疸较重或日久不愈者,考虑湿热夹杂,内蕴与血分。血瘀不行则黄疸日深,可用活血化瘀之品,加丹参、血竭、广角之类,多可获效。

茵陈丹参汤

省中医主任出招:教你治疗未满月宝宝的“黄疸”

方药:茵陈15克,丹参15克,车前子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取汁80—100毫升,分3—5次分服。

适应病症:新生儿黄疸。出生后4周内的新生儿,出现目黄,身黄,尿黄。

按语:新生儿黄疸日久不愈,多是因为肝胆湿热兼血瘀所致。方中茵陈清热利湿、疏肝利胆,药理研究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的作用,并用降低血中胆红素及解热的功能;丹参活血化瘀,近代研究其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肝脏生理机能好转及缩小肝脾肿大的功能;车前子性寒降泄,能清利湿热下行而利小便,有较强的利尿作用;甘草调和诸药,清热解毒。

四味药配伍,清热去湿利胆、治血化瘀退黄之功尤佳。

省中医主任出招:教你治疗未满月宝宝的“黄疸”

【本文作者:郭强中主任 微信号 guoqiangzhong666 ←长按复制 】

郭主任不定时解答健康问题,有需要的可以加一下。

作者简介:中医学博士,原广东省中医院副主任医师、现任艾茸中医馆馆长

适宜技术

1、外敷法

茵陈、栀子、大黄、芒硝各15克,杏仁6克,郁金、白茅根、车前子、牡丹皮、巴豆霜各l0克,豆豉20克。共煎汤,用纱布蘸药液热敷。用于湿热内蕴型和气血瘀滞型。

2、灌肠法

茵陈、栀子、大黄、甘草各l0克煎汤,浓煎取汁40毫升,每次2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一次。

3、沐浴法

大黄、栀子、黄柏、芒硝各10克。共煎取汁1000毫升,擦洗患儿全身,一日两次,3日一疗程。用于湿热内蕴型。

4、推拿法

方法一:取心俞、膈俞穴,每日两次,一周为一疗程。

方法二:按压胆囊穴,每日两次,每次3分钟。

5、敷脐法

茵陈、栀子、大黄、芒硝各30克,杏仁6克,常山、鳖甲、巴豆霜各12克,豆豉60克。将上药加水共煎汤去渣,用纱布蘸药液热敷脐部,每次15分钟,每日3—4次,3日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