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变稀为特点的消化道疾病。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两类。本病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节发病率高;发病年龄以 2 岁以下居多。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和死亡原因之一。本病中医称为泄泻。轻者治疗得当,预后良好;重者下泄过度,可见气阴两伤,甚至阴竭阳脱;迁延不愈者,则易于转为疳证。
【病因与病机】
小儿泄泻发生的原因,以感受外邪、伤于饮食、脾胃虚弱为多见。其主要病变在脾胃。因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湿和水谷精微,若脾胃受病,则饮食入胃之后,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清浊不分,合污而下,致成泄泻。故《幼幼集成?泄泻证治》说:“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化而为气血以行荣卫。若饮食失节,寒温不调,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泄泻作矣。”
1.感受外邪 小儿脏腑柔嫩,肌肤薄弱,冷暖不知自调,易为外邪侵袭而发病。外感风、寒、暑、热诸邪常与湿邪相合而致泻。由于时令气候不同,长夏多湿,故外感泄泻以夏秋多见,其中又以湿热泻最常见,风寒致泻则四季均有。
2.伤于饮食 小儿脾常不足,运化力弱,饮食不知自节,若调护失宜,乳哺不当,饮食失节或不洁,过食生冷瓜果或难以消化之食物,皆能损伤脾胃,发生泄泻。
3.脾胃虚弱 小儿素体脾虚,或久病迁延不愈,脾胃虚弱,胃弱则腐熟无能,脾虚则运化失职,因而水反为湿,谷反为滞,不能分清别浊,水湿水谷合污而下,而成脾虚泄泻。亦有暴泻实证,失治误治,迁延不愈,如风寒、湿热外邪虽解而脾胃损伤,转成脾虚泄泻者。
4.脾肾阳虚 脾虚致泻者,一般先耗脾气,继伤脾阳,日久则脾损及肾,造成脾肾阳虚。阳气不足,脾失温煦,阴寒内盛,水谷不化,并走肠间,而致澄澈清冷、洞泄而下的脾肾阳虚泻。
由于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患泄泻后较成人更易于损阴伤阳发生变证。重症泄泻患儿,泻下过度,易于伤阴耗气,出现气阴两伤,甚至阴伤及阳,导致阴竭阳脱的危重变证。若久泻不止,脾气虚弱,肝旺而生内风,可成慢惊风;脾虚失运,生化乏源,气血不足以荣养脏腑肌肤,久则可致疳证。
【诊断要点】
1.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冒风受寒、感受时邪病史。
2.大便次数较平时明显增多,重者达10次以上。粪呈淡黄色或清水样;或夹奶块、不消化物,如同蛋花汤;或黄绿稀溏,或色褐而臭,夹少量粘液。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
3.重症泄泻,可见小便短少、高热烦渴、神疲萎软、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眶下陷、啼哭无泪等脱水征,以及口唇樱红、呼吸深长、腹胀等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的表现。
4.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或白细胞、红细胞。
5.大便病原学检查:轮状病毒等病毒检测阳性,或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细菌培养阳性。
【辨证论治】
1.湿热泻
证候 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或见少许黏液,腹痛时作,食欲不振,或伴呕恶,神疲乏力,或发热烦闹,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
治法 清肠解热,化湿止泻。
处方 清补脾经150次,清胃经150次,推大肠200次,清天河水100次,清小肠200次,推箕门150次,掐揉小天心50次,掐揉足三里50次。
加减 热重加退六腑、打马过天河;湿重加揉小天心、揉丹田。
2.风寒泻
证候 大便清稀,夹有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伴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咳嗽,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淡红。
治法 疏风散寒,化湿和中。
处方 推三关200次,揉外劳宫200次,补脾经150次,推上七节骨150次,揉龟尾100次,推大肠100次,掐揉足三里50次。
加减 恶寒鼻塞声重加拿肩井、掐风池。
3.伤食泻
证候 大便稀溏,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或如败卵,脘腹胀满,便前腹痛,泻后痛减,腹痛拒按,嗳气酸馊,或有呕吐,不思乳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脉滑实,指纹滞。
治法 运脾和胃,消食化滞。
处方 清补脾经150次,推大肠100次,清胃经150次,运板门200次,运八卦100次,揉中脘200次,分腹阴阳100次,按揉足三里100次。
加减 呕吐加揉端正、推天柱骨;腹胀者加老汉扳缯。
4.脾虚泻
证候 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指纹淡。
治法 健脾益气,助运止泻。
处方 补脾经100次,推三关150次,运八卦100次,运土入水100次,捏脊6次,推上七节骨200次,摩脐100次,推大肠100次,掐揉足三里100次。
加减 脾肾阳虚加揉二马、补肾经;若久泻不止加推按后承山。
5.脾肾阳虚泻
证候 久泻不止,大便清稀,澄澈清冷,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色白,精神萎靡,睡时露晴,舌淡苔白,脉细弱,指纹色淡。
治法 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处方 补脾经100次,运八卦100次,运土入水100次,捏脊6次,推上七节骨200次,摩腹5分钟,推大肠100次,掐揉足三里100次,揉二马200次,补肾经200次,揉丹田200次。
加减 久泻滑脱不禁加揉肾俞、拿肚角。
【护理措施】
1. 严格消毒隔离 按肠道传染病隔离,做好床边隔离,护理患儿前后要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2. 饮食管理 腹泻时进食和吸收减少,但丢失和发热使消耗增加,适当地供给营养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和减少体重下降,缩短腹泻后康复时间。故脱水患儿除严重呕吐者暂时禁食;母乳喂养者可继续哺母乳,暂停辅食;人工喂养者暂停牛奶和其他食物4~6小时外,应继续进食,进食应少量多餐,可喂用米汤或水稀释牛奶、米汤、粥、面条等,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双糖酶缺乏者,不宜用蔗糖,并暂停乳类。
3.应观察患儿的神志、精神、皮肤弹性、前囟及眼眶有无凹陷、体重和尿量变化等。
4. 臀部皮肤护理 选用柔软布类或纸类尿布,勤更换,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擦干,局部皮肤发红处涂以5%鞣酸软膏或40%氧化锌油并按摩片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如有真菌感染可用达克宁散外用。避免使用不透气塑料布,以免加重病情。
【健康教育】
1.指导合理喂养 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尽量坚持母乳喂养。如需人工喂养的要教会其科学育儿方法,逐步添加辅食,切忌几种辅食同时添加,防止过食、偏食和饮食结构的突然变动,避免在夏季断奶。
2.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洗手,注意食物新鲜、清洁和奶瓶及其他食具每次用后都要洗净后,煮沸或高温消毒,避免肠道内感染。
3.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有营养不良、佝偻病时及早治疗,适当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注意天气变化,防止受凉或过热。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小儿推拿的知识与相关问题:敬请关注头条号——“道医小儿推拿”。道医小儿推拿流派、道家小儿推拿创始人杨晓老师传承中华道医学小儿推拿,让更多孩子体验道医小儿推拿的独特魅力。道医小儿推拿杨晓老师推广道医小儿推拿疗法,普及道医小儿推拿知识,呼吁学习道医小儿推拿,增强孩子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