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怀庆,男,47岁,主任医师,耳鼻喉科副主任及耳鼻喉二区主任,医学博士,1993年毕业于济宁医学院,2015年被山东大学授予医学博士学位。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临沂市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青年委员。
熟练掌握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擅长成人及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鼾症)的治疗,微创行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的手术治疗,能够完成保留部分扁桃体组织的手术治疗,各种类型腭咽成形术。擅长各式喉癌下咽癌的功能保全性手术,对喉癌切除术后喉的重建具有丰富经验,开展各种类型颈清扫术,开展甲状腺癌及颈段食管癌的根治性手术切除与修复。开展喉部良性疾病和早期喉肿瘤的微创治疗,颞骨及侧颅底良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耳后沟隐蔽切口行腮腺肿瘤切除+面神经解剖术,经口内切口咽旁间隙肿瘤切除术。
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美国遗传学杂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等发表论文10余篇,发表专著2部,获得国家专利3项,获得市级科研4项。
就是这样的一个医术高超,荣誉如此之多的良医、名医,却在初见之时,一再强调自己只是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医生,其言辞之恳切,面色之肃然,莫名的对这位谦虚至斯的医生陡然好感与钦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平凡”医生的世界,看看吕怀庆主任是如何在平凡中恣意飞扬的!
勤勉,学海无涯 医海亦无涯
吕主任说话极为慢条斯理,且声音不大,谈话中还时不时夹杂着几声开怀而又低沉的笑,当说起为何会到耳鼻喉科时,吕主任没有任何的豪言壮语,就是说组织分配,可既然分到了这里,我就得在这里踏实地干,这一干就干了24年。
“刚来耳鼻喉科的时候科里医疗设备不齐全,好多病治不了,门诊前,病人在辗转、呻吟。屋内,是我们一群医生在辗转、无策,那时候心中的痛苦一点也不亚于病人。”这种面对疾病却束手无策的无力感深深刺激了吕主任,他一面不断向老前辈们请教,不断钻研,一面积极申请参加学习班, 1997年得到山东省卫生干部技术学校学习的机会,用吕主任自己的话说“那时的我才方知世界之大。”这愈发激起了吕主任的学习欲望,在1999年,他考上了青岛医学院的研究生,开始逐渐将耳鼻喉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又在2002年到2003年间,吕主任来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开始系统学习综合治疗肿瘤的方法。
至此,吕主任到耳鼻喉科已经十年了,十年的勤勉,十年的不懈求索,吕主任开始独当一面,而这时科里医疗设施也完备了起来,望着一个又一个被治愈后离去的背影,这个北方汉子靠在走廊尽头洒下了男儿泪……
2005年援非两年,2011年获得山大博士学位,大量的实践以及学术研究使得吕主任的医术日臻成熟,全世界范围内的扁桃体切除手术术后出血率为5%,吕主任做的数千例中却无一例出血,无一例感染,说到这,吕主任开怀地笑了起来。或许,这才是能让一个医生发自内心快乐的。
真正是能让吕主任感到自豪的是其独创的耳后沟隐蔽切口行腮腺肿瘤切除,普通的腮腺切除手术将会在病人的脸上留下一道极长的疤,严重影响病人今后的日常生活和美观度,吕主任经过的大量的思考,认为可以在病人的耳后切一个小口,将肿瘤切除掉,又完全不影响病人今后的生活,这个想法一经产生,就使吕主任兴奋不已,终于有一次机会,一位老教授来这里讲课,吕主任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这位老教授,老教授听完冷然一笑:“你这样能将肿瘤切干净才怪!”这一句话如一盆冷水,对吕主任当头浇下,可吕主任此后就像着了魔一样,不断地思索与考证,当他在觉得有百分百的把握之后,便开始进行了手术的尝试,现如今,已经有无数的年轻病人在吕主任“微创”“美容”的刀下得以康复。
吕主任的谦逊好学,是常常会无意地显露在他的话里行间的,他觉得如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医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通过网络网课的学习,可以与全世界先进知识同步,所以吕主任觉得在医学上进步最快的就是这两年。
他直言:“医生唯有爱学、勤学,才能不被疾病甩开。”
悲悯,人如浮萍 略尽绵薄
2005年,吕主任主动申请援非,已过而立之年的他抱着满怀期待飞到了坦桑尼亚,可当地的情况却不容乐观,艾滋病肆虐如择人而噬的恶魔,那些满脸满身灰尘,在原野上看似无忧无虑奔跑着的孩子,父母有些已经被这个恶魔夺走了生命,而吕主任除了将兜里那些不多的钱统统掏出来,又能做些什么呢?而最令吕主任震惊的却是病人的病情,在国内是绝对不会见到这如足球般大小的甲状腺肿瘤,甚至连书上都很少会记录有这样的情况,患者痛苦不堪,一躺下就完全无法呼吸,吕主任思虑再三,最后决定为其动刀切除,这一决定震惊了当地所有的医生,因为在他们的印象里这种病人就只有等死而已,可吕主任经过长达一天的手术,终于将那块侵蚀着病人的生命的恶魔切掉了,术后的吕主任走出了简易的手术室,看着非洲高远明阔的天空,长出了一口气,然后整整昏睡了一天一夜……
病人愈后带着妻子和一大群孩子,跪在吕主任面前,泪水长流,口中呜咽不能言,吕主任慌忙地扶起了这个,又跪倒了那个,原本那个在手术台上干练、利落的医生面对着这因感激痛哭的一家人却茫然不知所措,呆立原地。
2007年援非期满回国,由于成绩杰出,这一批援非医生被坦桑尼亚省长接见,并被授予荣誉证书,回国后被山东省卫生厅授予援外先进个人并被山东省卫生厅记个人三等功一次。
两年的援非经历让吕主任认识到医学其实就是一种人文关怀的科学活动,若是一个医生对病人没有那种发自内心的温情,仅仅把医生当作是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那是绝对当不好医生的!
这种的人文情怀在吕主任的心中不断发酵,使得他开始关注公益走进公益,近几年中做的比较好的就是在中国残联的资助下开展的“天使回声”活动,为那些先天性失聪的孩子免费植入人工耳蜗,植入了人工耳蜗的孩子基本能像常人一样生活,而在此之前,一个人工耳蜗15万的费用对很多家庭来说都是沉重的负担。
吕主任说:“这么多年,我面对的疾病与死亡是很多的,我本以为心肠会越来越硬,岂知恰恰相反,我现在甚至都会为一些孩子的病苦而落泪,我真的想为他们做些什么。”
责任,生如夏花 守住最后一丝光
可能对我们常人而言,耳鼻喉科似乎都在治疗一些慢性病,很少有一些很紧急的抢救。其实不然,耳鼻喉一年中因为孩子误食异物而进行的抢救就有四百余例,更不用提因为一些诸如急性会厌炎类的重大疾病所进行的急救,所以对耳鼻喉科的医生而言,值夜班就是家常便饭。
吕主任有次值夜班,一整夜的忙碌后,到了清晨六点,已是双眼模糊,双腿发软了,就这样他碰到了最后一个病人,这是一个急性会厌炎的病人,当吕主任看到他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口吐白沫,吕主任一下子惊觉了起来,连忙通知大家准备手术,正在准备时,病人已经没了呼吸,吕主任一把拿过了手术刀,便要将病人的胸膛打开,冰冷的刀子划过病人的肌肤,吕主任一个激灵,这一刀下去若是病人还是死了,面对家属的责难,他该怎么办?
时间紧迫吕主任稳住了心神,找准位置,一刀下去,随着大量的空气进入,病人的脸上开始有了血色,“活了活了,有呼吸了……”听到医生、护士的高呼,吕主任稳定住了颤抖的手,继续着手术。
还有一例是一个孩子,因为奶奶喂了一把豆子,呛进了气管,送到医院的时候本来没有什么大事,结果孩子一咳嗽,豆子涌上,使得完全孩子无法呼吸,脸瞬间涨成了青紫色,这时的医院依旧是熙来攘往,谁也没有发现异状,只有一个年轻护士觉得孩子好像很痛苦,就将他送到了吕主任这里,吕主任一看孩子已经有了死亡的征兆,连忙开始对他进行人工呼吸,做着做着他听到有人说孩子已经死了,吕主任只觉得头“嗡”的一声,却仍是拼命地对孩子做着人工呼吸,吕主任俯身听到孩子还一直维持着微弱的心跳,高声叫着准备手术,然后一把抱起孩子开始往手术室跑,跑几步就要为孩子做人工呼吸,到了手术室门口,医生护士们觉得吕主任的脸色居然比孩子还要差上几分,看到孩子被挂上了氧气,医生护士们都就位,吕主任瘫坐手术室门口,大口地喘着气……
记者屏息凝视地听吕主任讲这些抢救故事,虽然他讲得云淡风轻,却依然能感受到其间的紧急与凶险,一位记者说:“这要是拍成视频发到网上,您就火了呀。”吕主任一笑,说:“真的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哪个医生没有过这种急救经历?就我们科室而言,每个人都有过这种急救经历,每个人都救过人,这没什么值得称道的。”
谈起科室人员,吕主任说道:“我们这18个人是通力合作,拧成一股绳的,进入科室,老前辈对我们关怀备至,我们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而站上去之后又要不忘给后人递上一把梯子。”就是这样,拧成一股绳的耳鼻喉科以其精湛的医术、真诚的服务态度享誉全市。
最后,吕主任给予几点生活小建议,要正确处置:
1、不要给五岁的孩子吃核桃、豆子、开心果等食品,这些东西很容易误吸而进入气管,导致孩子窒息。
2、即使孩子不幸误吸了这些东西,家长可以持续为其做人工呼吸,这样可以帮助孩子进行呼吸,为后来的医疗救治提供机会。
3、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经常出现挤鼻子、弄眼睛的“恶习”往往一旦出现,家长就会喝令,拍打,为其纠正,其实那不是孩子的有意为之,而是因为面部神经的问题,家长的喝令,拍打会使孩子愈发紧张,进而加重这一现象,吕主任建议在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或放任自由,在成长的过程中这种情况是可以自愈的。(记者 刘子阳 通讯员 杨慧慧 徐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