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中国顶尖医疗团队——
本期人物: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 顾虹(系列报道5)
2010年4月22日,顾虹来到北京藏医院看望自己帮助联系治疗脖子下大肿瘤疾病的藏北牧女斯求卓玛新闻联播屏幕上,一位穿着白大褂的女医生正在认真地用听诊器给一个西藏的孩子听诊,镜头一换,她的办公室里挂满了雪白的哈达。
画外音:“她白天做手术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晚上因为肺水肿不能平躺入睡,只能坐着入眠……”。
年迈的老母亲看到电视上的顾虹,又望望眼前脱下白大褂的女儿,流着泪嗔怪她不该冒着这么多危险瞒着自己一次次去西藏:“早知道是这样,我哪儿舍得让你一次次往高原上跑!”
28岁出国深造,跨越日本和美国;43岁放弃国外高薪回国;9进西藏义诊筛查先心病,虽然出现高血压、肺水肿等高原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却仍要倔强地拼在手术第一线,创造了高原地区连续12个小时为6名患儿做手术的世界纪录……
(2008年10月12日,顾虹在海拔4700多米的西藏浪卡子县筛查先心病患儿)
异国他乡,她拼着命
第一次见顾虹,她戴着一副玫红色的耳钉,白皙的皮肤,很精神的蓬松短发,散发着特有的知性美:“你别看我表面上挺精神的,其实我的中医医生一直提醒我,要尽量少说话,说多话会伤气。我自己也感觉到了,每次出门诊症状都会很明显,多说话,就感觉很累。”顾虹有些无可奈何。
但是,在出门诊的过程中,顾虹却是一直不停在与病人和家长们说话。不仅告诉病人目前的病情,而且几乎和每个病人都要解释这个病到底是怎么回事,应该如何治。同时,不断地询问患者“你能听懂我说的吗?”以便更准确地了解病人的想法。
“这种问诊习惯和看病方式,主要来自我在日本做临床工作时的training(训练)。”顾虹说。
28岁那年,顾虹第一次来到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进修,这里的医生给予每个病人友好、无微不至的平和氛围,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医生和病人交流时的眼神中,就能感觉到他们的关系特别友好,像朋友,甚至像家人,无关乎这个病人的背景或身份。”
后来,加入到日本医生们的行列开始临床的学习和工作后,她才慢慢地体会到之前在中国没体验过的劳动强度和艰辛。顾虹是当时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小儿心脏科内4个临床工作组里唯一一位女医生,除了问病史写病历、做超声心动图、做心导管检查外,采血样、扎点滴等工作也全都由住院医师们来完成。
在儿科病房,女医生还有一份特殊的压力,因为孩子们更喜欢女医生给他们取血扎点滴。“很快地,我就有自己的‘人气粉丝’了!我们要顧医者(日语,顾医生)!顧医者!”顾虹举起手来模仿当时患儿们的样子,时间这么久了,她还清楚地记得那些孩子。
在顾虹的导师高尾笃良先生眼里,这是一个不折不扣肯吃苦、干活儿出色的学生,几乎没有一位外国进修医生会像顾虹工作起来那么“拼命”!
也正是在高尾笃良的建议下,顾虹留在女子医大继续读博,期间,她两次获得了日本小儿循环器学会颁发的青年研究者奖(YIA)。
在日本学习工作9年后,顾虹又去往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上州医学院参与一项前沿的科研工作,就在研究结果即将进行临床研究的关键阶段,顾虹的工作生涯遇到了转折点——父亲被诊断出肝癌。
怀着复杂而沉重的心情,顾虹立即向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领导提出了回国的请求。美国的科研组想用高职高薪留下顾虹,但父亲时日不多令顾虹归心似箭。
“父亲患病,让我真正开始思考,我应该如何做个好医生。如果在国外,可能有更先进的科研条件和更舒适的生活,锦上添花地做研究,但是回国,我可以为生我养我的祖国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儿!”
之后的人生,完全可以看做是顾虹在用实际行动印证、履行这段承诺。
回国后在安贞医院十年如一日高强度地看门诊、做手术的日子里,顾虹一直都记得陪护父亲时自己内心那份难言的无助和对医生的渴求,因此,她每天除了早、晚查房之外,只要一有空,她都要习惯性地去病房转一圈,多和病人说几句话。
凭借在海外的学习积累和工作视野,顾虹在我国最早开展了吸入伊洛前列素行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判断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手术指征,带动了我国肺动脉高压诊治的迅速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着同步。此外,在我国先天性心脏病、川崎病等领域,也做起了学科带头人。
应该提到的是:导师高尾笃良一生无子,曾将顾虹视如己出,希望顾虹能回日本工作,直到病逝后,77岁的师母还为此特意学会了上网,联系顾虹回东京;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上州医学院药理系至今还为顾虹保留着职位……但这一切,都没有动摇顾虹留在祖国的信念。
2002年7月29日,顾虹在当雄县纳木错乡筛查先心病。
西藏高原,她治着病
繁忙的门诊中,顾虹很例外地停顿了一下看病的节奏,匆匆忙忙翻看着手机通讯录,匆匆忙忙打起电话来。
“喂,我是顾虹,我这边有个西藏的病人,椎骨三、四级骨折,想问问您,这样的情况能做愈合手术吗?哦,哦,这样,好的,我马上转告他,如果有什么情况,我再问你吧!是!我就是西藏人民在北京的办事处!找我就对了,哈哈哈!”
椎骨骨折,愈合手术,这些似乎和顾虹的工作毫无关系的事儿,源于她与西藏的不解之缘。回国不久,顾虹就被安排参与了安贞医院当时每年的一项固定活动——“援藏筛查先心病”,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先后9次进藏,免费义务为上万名青少年筛查先心病,挽救了140多个孩子的生命。
在高原地区连续12个小时为6名患儿做心脏手术,之后她的体重直接减了10斤,这是顾虹在西藏留下的最经典的记忆。而第8次上西藏,给顾虹提出了一个最大的人生选择——生与死。由于当时她的血压一度高达180,医生不得不阻止她再上高原,否则会送命,最后她还是选择了将孩子的希望放在第一。
常年穿着抵挡手术X光辐射的几十斤重的铅围裙,顾虹因此落下了不少病根——腰间盘突出、静脉曲张,此时再加上高原缺氧的环境,顾虹经常头疼难耐,往往需要一边吸氧和服药,一边做手术。
如今,经过前期的不断努力,国家已经将西藏地区的小儿先心病筛查和诊治工作划分成17个片区,由17个内地城市对口支援。而顾虹又在为今年11月份德国举行的高原地区肺动脉高压学术交流会准备西藏地区的相关研究资料,“高原地区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心脏病发病率比其他地区要高出10~20倍,不能小看!”顾虹说。
提起西藏的孩子们,她笑颜满面,如数家珍,丹增卓嘎、洛桑巴姆、欧珠旺姆、洛桑扎西……孩子们入院期间,顾虹常常自掏腰包为孩子买来文具,并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欢乐地陪伴左右,慢慢地,顾虹就成为了孩子们最亲近的“顾妈妈”。
“你知道自己力量不能拯救所有病人,但你更知道只要努力你能挽救更多的生命,你像雪域高原上一朵圣洁的雪莲花,你的每一次出现都给高原上脆弱的生命带来希望,你是舍己为人、救死扶伤的榜样!”这是2013年北京榜样组委会给顾虹的颁奖词。
2013年12月12日,顾虹荣获“2013北京榜样”十大人物。这是在接受颁奖
门诊室里,她追着梦
目前,除了深入关注目前各项前沿的先心病研究、肺动脉高压最新研究动向之外,顾虹正在开辟国内一直被忽略的成人先心病的领域:“我们正在参与一篇题为《世界成人先心病诊疗现状》文章的写作,在国外很多欧美国家已经专门为成人先心病病人设立了科室、配置了医生、建立了相关的学会组织和认定机构,而中国目前都没有。我正在着手做有关书籍的编写和翻译,希望尽快改善中国成人先心病的诊疗现状。”
为此,她带着国内的数据,不断参加美国、亚洲成人先心病病人现状研究的学会,经常是这些学会上唯一的一名中国医生。
采访中,对话时常要被打断,除了病人询问病情、护士报告工作之外,顾虹还有很多事务性工作。一场即将在国内举行的国际学术交流会议,顾虹正在联系、选择会务公司,做协调会场、人员等各项细节工作。
“朋友们都劝我一把年纪了,该歇就歇了!可是,我心里总是放不下那些孩子们!”
在顾虹门诊里,这样的一幕并不鲜见:一个看上去7、8岁的小男孩,一进诊室,迎上来就喊着,“干妈!”顾虹眼睛瞬时一亮,也亲热地喊着,“宝贝儿!你来啦!”孩子把手里的挂号单递过来,顾虹笑咪咪地说:“挂号单还是你留着做纪念,这上面有你和干妈的名字!”
接着,顾虹一边给孩子听诊复查,一边笑嘻嘻地听孩子给他汇报上个学期的学习成绩,听说数学因为一道题粗心没考上满分,顾虹将孩子揽进怀里,故作责怪地说,我就知道你没考上满分,肯定又是粗心了!这是个1岁多被顾虹抢救下来的先心病患儿,孩子每年暑假来复诊,都要给“干妈”汇报成绩!孩子说,“干妈,我想好了,以后工作了,每年夏天还要来看您!”
也许,这样的感情,只有顾虹和孩子才能在心底遥遥呼应。
顾虹那张盛着满满医学书籍的办公桌和书柜几乎被她的孩子们看望“干妈”的各种礼物围成大半圈:
一个嫩黄色的小泥人,上面刻着“干妈,永远开心,童童”;
一张巧妙的手绘画,蓝天、白云、绿树之间,嵌出“干妈,开心”几个字;
一张素雅简洁的淡紫色卡片上,铺着一片稚嫩的笔迹——我用粉红色康乃馨,祝您永远幸福!用高贵的香槟玫瑰,表达我对您的爱!用紫色的勿忘我,记录您永恒的美!生日快乐!”……
“要做一名好医生,你就得全身心投入。可能很多人觉得没有孩子,很遗憾!其实,我的患儿,就是我的孩子,我的人生中每天都要和孩子打交道,想想就觉得很满足很满足了!”顾虹这样说。
在顾虹的办公室,摆放着一个小鱼缸,几尾小鱼,一池青黛,流水潺潺,如鸣佩环,观之若置身山水之间。“我是双鱼座,所以养几条小鱼……双鱼座的人喜欢梦想、需要梦想!而救治每一个生病的孩子,就是我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