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ME-NBI下结肠肿瘤分型!

作者:医学界肿瘤频道mp 2018-02-08阅读:2114次

各种分型详解,干货十足!

来源丨脾胃小大夫

根据各种结肠肿瘤的ME-NBI下分型,NBI可区分肿瘤与非肿瘤性病灶、腺瘤与癌变、甚至浅层与深层浸润的黏膜下癌,对指导活组织检查具有重要意义,并为下一步治疗如定期随访、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內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外科手术的选择提供依据。

Pit分型

ME-NBI下基于腺管开口形态的Pit分型(1990年,Kude)

特点:

  • Pit分型法主要用于色素染色ME下观察结肠黏膜腺管开口形态;
  • 对异型增生或黏膜下浅层浸润癌(SM<1000μm)具有诊断价值。

Sano分型

ME-NBI下基于结肠黏膜表面微血管构造(CP),即网格样毛细血管(MCV)围绕腺管开口的形态变化的Sano分型(2006 年)

特点:

Sano分型可区分增生性与腺瘤性息肉,并且可以区分低级别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以及浸润性癌。

Hiroshima分型

三、ME-NBI下基于结肠黏膜表面微结构和微血管Hiroshima分型(2008年,广岛分型)

特点:ME-NBI下应用广岛分型可以判断结肠病变的组织学分级和浸润深度

Showa分型

ME-NBI下基于结肠黏膜表面微血管构造的Showa分型(2009年)

腺瘤血管形态主要是网络状或密集结构。癌症的主要血管模式是不规则和稀疏的,而不规则结构是突出或扁平隆起型癌的特征,稀疏结构是深度浸润癌的特征表现

有研究显示:

  • 应用Showa血管分型在ME-NBI下观察,诊断结肠肿瘤与非肿瘤性疾病的敏感度为83.5%,特异度为98.7%,准确率为98.2%;
  • 区别黏膜下深层浸润癌与浅层浸润癌的敏感度为91%,特异度为79.4%,整体准确率为88.3%。

Jikei分型

ME-NBI下基于结肠黏膜表面微血管构造的Jikei分型(2009年)

NICE分型

ME-NBI下基于结肠黏膜颜色、表面微结构和微血管的NICE分型(2010年)

上述各种分型均由日本学者提出,临床上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并且需要在ME下进行,很多医疗机构不具备该设备,因此NBI-ME下结肠肿瘤分型未能在临床上获得广泛推广。

随着内镜分辨率的提高,在不放大的状态下也能较清楚地观察黏膜微血管和腺管结构,在此情况下2010年日本和欧美的一些专家共同制定了NBI国际结直肠镜分型,简称NICE分型。

其较大优势在于不一定要采用ME观察,从颜色、血管结构和表面结构3个方面综合判断病变的良恶性及浸润深度,把所有结直肠病变分为3种类型,将腺瘤和早癌合并为2型,简化了分型系统。

特点:

  • NICE分型由于不依赖于ME,且在非肿瘤性病变与深度黏膜下浸润癌的诊断中准确率较高,因此广泛应用于临床;
  • 但该分型较难区分低级别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以及浅层黏膜下浸润癌,因此影响了内镜治疗(EMR/ESD)及外科治疗决策。

JNET分型

ME-NBI下基于结肠黏膜表面微结构和微血管的JNET分型(2015年)

对于各种NBI-ME下结肠肿瘤分型,有些研究报道了其在结肠病变定性及定量诊断中的价值,NICE分型较难区分低级别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以及浅层黏膜下浸润癌,影响了内镜治疗(EMR/ESD)及外科治疗决策。

为此2011年日本6个研究机构组成NBI专家团队,经反复讨论及前瞻性试验研究,于2015年就NBI-ME下结肠肿瘤分级达成共识,提出JNET分型,以期成为国际统一的NBI分型标准。

总结

综上所述,Sano分型、Showa分型及Jikei分型着眼于病灶局部微血管变化,而广岛分型、NICE分型及JNET分型均综合考虑病灶表面腺管开口及微血管结构,目前国内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仍是Sano分型和广岛分型

随着内镜下治疗技术的发展,需要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灶的良恶性及浸润深度,对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黏膜下浅层浸润癌病灶,可选择EMR或ESD治疗。

JNET分型的提出,与上述分型相比,根据早期癌的病理组织学分类,运用了上皮内瘤变这个概念,并基于ME-NBI下表面微血管和微结构变化,将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黏膜下浅层浸润癌、黏膜下浅层浸润癌与黏膜下深层浸润癌区分开来,使得内镜下结肠肿瘤分型系统更加完善,更有利于临床上治疗方法的选择。

随着结肠肿瘤病变更精细的特征被发现,需要学者们不断对各种新发现制定一致的解读标准,并进行大规模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使得JNET分型得以不断改进与更新,甚至制定更完善的分型系统来协助临床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