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第12届IGCC 我们来了

作者:健康界 2017-07-04阅读:2245次

第12届世界胃癌大会(IGCC)将于4月20-2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本届大会由国际胃癌学会(IGCA)主办,中国抗癌协会(CACA)、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CGCA)、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共同承办,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季加孚院长任主席。

大会以“bridging gaps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gastric cancer”为主题,会议内容涵盖胃癌的基础和转化研究、临床诊断和治疗、护理与康复等各领域。大会邀请了来自全球 26 个国家的近 200 名本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对最前沿、最热点的进展和理念进行报告和研讨。带着对大会的期待,记者采访了本次大会主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教授。

第12届国际胃癌大会缘何“花落”中国?

季加孚教授:胃癌作为全球健康的一大威胁,在我国尤为显著。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胃癌每年新发病例约为50万例,而且大部分患者诊断时已为进展期胃癌。“如何降低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不仅是国际胃癌协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我国学者研究和努力的方向。

近年来,得益于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胃肠学组等学术机构的大力支持,我国学者在胃癌研究及临床治疗中,从胃癌的筛查和早期治疗,到进展期胃癌的规范化治疗,再到晚期胃癌的合理姑息治疗,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的研究团队不断参与甚至主导国际性的临床研究,并取得一系列的成果,为全球胃癌防治的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因此,得到了全球学者对我们工作成绩的肯定。在2013年申办本届大会时,我们收获了很多国家常委和学者的支持。

本届大会在我国召开,吸引了全球学者的参与。我们希望,通过参会学者的分享,能促进我国胃癌防治“更上一层楼”;也希望通过会议加强社会各界(政府、学会、临床工作者、研究人员以及患者等)对胃癌的重视,各方携手、群策群力,实现我国胃癌的有效预防,早诊早治,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最终能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延长患者生存,将学术成果转化为老百姓切实的获益。

大会主题设置匠心何在?

季加孚教授:本届大会主题定为“弥合差距,共克胃癌”,意在架起一座学术交流与分享的桥梁。

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国家癌症中心的统计数据都提示,不同地区由于存在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同生活水平、收入水平、受教育情况的居民,对胃癌的认识及其治疗效果都会有所不同;而且,不同地区的医疗水平也会有所不同。从我国来讲,从南到北,对胃癌开展诊治的医院逾千家,治疗的效果也必然不会完全一致。我们希望,通过大会的交流,能为在不同地区推行胃癌的规范化治疗贡献力量,并通过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分享的成果经验,拉近我国与胃癌治疗水平较高的日韩及西方之间的距离。

因此,大会从胃癌患者数据的采集登记及流行病学统计、危险因素的发现及干预、胃癌相关的转化医学及精准医学研究、胃癌的早诊、疗效判定、手术方式的选择、辅助与新辅助治疗、围手术期护理、患者康复教育等各个方面展开讨论,希望这样全方位的覆盖及精细化的设置,能更好地帮助参会人员“弥合学术、认知、临床实践上的差距”。

另外,大会甄选了来自全球其他国家和我国的本土学者的优秀研究在会中进行分享,希望能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缩小彼此之间的差距,增强胃癌科研力量,更好地服务临床。

从我国国情出发,目前胃癌发病占了全球发病的一半左右,与诊治水平较先进的日韩相比,早期诊断率低,治疗更为被动。本次大会针对这一问题,在设置中亦有所侧重。而针对发病率约5%、与遗传密切相关的胃癌,大会也设置了专场研讨会,希望以此加强对这一类胃癌的重视,促进临床及时干预,帮助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我们相信,我国胃癌诊治水平,在全球胃癌领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我们希望,通过大会的桥梁作用,能共同探讨全球学者及我国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制定出立足我国国情、适合我国患者的指南或共识,改善胃癌临床实践、降低治疗费用(提高治疗效价比)、提高治疗可及性、延长患者生存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对胃癌领域青年学者的期待与寄语?

季加孚教授:除了作为重头戏的主题演讲、主席报告,本届会议延续我国胃癌领域言传身教、扶持青年学者、培养学科中坚力量的传统,也为领域内的青年学者提供发言机会,让其分享研究及治疗心得,帮助领域内青年专家提供了在国际会议舞台上展示个人风采的“舞台”。希望目前活跃在胃癌领域诊治一线及临床研究中的年轻医生及学者,作为领域的希望所在,继续努力,创造辉煌。

原标题:季加孚教授——第12届IGCC,我们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