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肿瘤的发病率持续升高,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The Inernational Agency forReserc;h on Cancer, IARC)趋势分析表明,2012年在全球癌症新发病例约1 410万例中,中国的癌症新发病例占了近一半,其中消化道系统肿瘤在中国新发病例和死亡人数均居世界首位直、结肠癌在各种恶性肿瘤中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四。大量资料表明,大肠癌发生发展主要与生活方式、饮食因素、肠道菌群、遗传因素、既往大肠良性病史及精神刺激等因素密切相关,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膳食及良好的情绪可以有效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Carl。有研究显示,大肠癌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便血、腹痛、排便习惯与粪便性质改变,其中大便习惯改变是大肠癌最常见的临床症状[Ul笔者将针对大肠癌的相关因素及早期症状的最近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大肠癌患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大肠癌的相关因素
饮食因素
1.1.1高脂、高蛋白饮食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纤维含量的降低,肉类、油炸烧烤食品的比例大幅增加,导致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有研究发现以低脂肪饮食为特点的国家中结直肠癌发病率较低,而以高脂肪饮食为特点国家中发病率较高。我国上海市的研究也发现结直肠癌发病率的上升与大量高脂饮食的摄入有关,致癌作用可能是与脂肪分解成的氧化物和脂肪酸的产生有关冈。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导致大肠癌的发病,大部分人认为其可引起肝脏合成、分泌过多的胆汁酸,在肠道内厌氧菌的影响下将残留在肠道内的胆汁酸变成脱氧胆酸、石胆酸等次级胆酸,次级胆酸可直接干扰DNA代谢,改变DNA合成,提高大肠勤膜细胞鸟氨酸脱梭酶活性,降低免疫功能,从而促进癌细胞增生00。TIEMERSMA等[U of长达8年的研究表明,男性摄入瘦肉量增加与大肠癌的发病率呈正相关,而女性摄入家禽和鱼可以降低大肠癌发生。欧洲一项动物实验表明,高脂饮食可诱导K-ra、基因突变,使肠道菌群失调而促进消化道肿瘤发展。虽然有研究表明高蛋白饮食可产生某些潜在的致癌作用。但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蛋白饮食与大肠癌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的证明。
1.1.2膳食纤维膳食纤维的保护作用是由于纤维素能选择性促进肠菌群的生长并增加肠蠕动,增加大便量,减少大便及致癌物质与肠勤膜的接触时间,并稀释肠内致癌物浓度的作用。YEH等[i s7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发现,新鲜蔬菜及水果的摄入量与大肠癌风险呈负相关。黄修海等[Cial研究也发现高纤维、新鲜果蔬、低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可降低消化道肿瘤的风险。BINGHAM等[Cisl通过欧洲10个国家519 978病例对照研究发现膳食纤维的摄入和大肠癌的发病呈负相关,与膳食纤维的来源无关,且对左半结肠保护作用最大。因此,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美国癌症研究所表明,每日增加摄入膳食纤维10g能有效降低大肠癌发生率约10%。
1.1.3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大量研究表明,摄入适量的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素能有效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预防大肠癌重要因素有饮食中的钙、叶酸、硒和维生素A,C,D,E,p胡萝卜素等微量营养素[o,}。其中有研究发现,长期服用高钙制剂可以降低远端结肠癌发生的危险度[i s7。钙离子和维生素D可与胆酸和脂肪酸结合形成不溶性钙皂,可抑制肠道上皮细胞生长和改善细胞最终分化,对肠道上皮起化学防护作用。近年来发现硒对结肠癌的保护作用越来越受重视。硒蛋氨酸可以通过激活p53肿瘤抑制蛋白,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也有研究发现,结肠癌危险度的降低与长期食用富含叶酸的食物有关叫。
1.2生活方式
1.2.1吸烟与饮酒虽然多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吸烟和饮酒都是结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但目前吸烟和饮酒与结直肠癌发病的关系尚无一致的结论。有研究发现,吸烟年数越长者患大肠癌可能性越大[c. i7。近年来国外有关资料显示大肠癌已是乙醇相关系列恶性疾病之一[oa。李其龙等[.3]研究表明饮酒与结肠癌的阳性联系(OR= 1.721),乙醇摄入量与结肠癌的危险性相关。
1.2.2肥胖和体力活动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肥胖是大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体力活动对大肠癌具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其机制一方面在于体力活动使肠道的分节运动减少而使有效肠蠕动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体力活动促进前列腺素分泌,刺激肠蠕动增加,可缩短粪便在肠道内通过时间,减少粪便中致癌物和肠勤膜的接触,从而减少大肠癌的发生率。
1.3肠道菌群人肠道菌群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生物种群,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与宿主相互依存、制约,形成动态的生态平衡。由于饮食结构改变,引起结肠内肠道菌群改变,使肠道内正常存在的致病性共生菌群占优势,从而产生有毒物质,并诱发肠道细胞癌变[27j。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结直肠癌的发生与人体肠道内微生物密切相关[zsl。CHEN等[z97研究发现与正常人比较,进展期结直肠腺瘤的患者肠球菌和链球菌显著增多,而肠道梭菌、真细菌和罗氏菌明显减少,这可能与膳食纤维摄入量有关,提示饮食所引起的肠道菌群改变与结直肠癌癌前病变的发生有关。高脂饮食可引起肠道菌群代谢失调,产生大量二级胆汁酸,对结肠上皮细胞产生细胞毒性,并且具有诱突变作用及抗凋亡活性[30]。因此,饮食习惯及体育锻炼引起肠道菌群的改变,可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增加口。
1.4遗传因素大肠癌中有5 % -20%具有遗传性,主要包括家族性多发性大肠腺瘤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c;olorec;tal c;anc;er, HNPCC) }3。FAP的致病基因主要与APC基因有关,从而导致细胞免疫反应改变而容易癌变,由于其在大肠勤膜上形成大量的腺瘤,显著增高癌变率Cssl;而HNPCC是与错配修复基因(MMR)突变有关,且随年龄增长两肿瘤家系近100%均发生恶性肿瘤Cs_7。肠癌患者的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患肠道新生物风险增加[[34 35]。郑树等Cssl研究调查后发现,在大肠癌患者的一级亲属中大肠癌的遗传度比无大肠癌家族史的健康人高1.68倍。
我国科学家通过病学研究和干预实验,给癌症病区群众服用硒盐或者其他有机硒化合物,大大降低了病区的肿瘤发病率、死亡率,或者延长了肿瘤病人的生存年限。又有科学家对癌症患者进行长时间补硒,使癌症患者死亡率下降了50%。大量研究显示,硒是肿瘤强有力的抑制剂,补硒可以降低肿瘤的发病率。硒可以显著减轻肿瘤化疗药物的毒性,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减轻肿瘤病人化疗的痛苦,能抑制癌细胞生长,阻断癌细胞的能量供应,减轻抗癌药物的毒副作用。多篇文献表明,硒的生物学功能有助于减轻肿瘤病人在化疗时的毒副作用,起到很好辅助治疗的作用。
临床都是结合禾存富硒麦芽粉给病人补硒减轻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减轻化疗不适症状,增强病人细胞免疫功能,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禾存富硒麦芽粉属于天然有机硒,对机体没有副作用,更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