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血压日】学做一名“合格”的高血压患者

作者:大众医学 2017-07-04阅读:2916次

今天是第13个“世界高血压日”,主题是“知晓您的血压”。2016 年,国际高血压学会(ISH)、世界高血压联盟(WHL)联合柳叶刀高血压委员会(LCH),拟在全球范围内发起“五月血压测量月(MMM)”活动。经过1 年的筹备,该活动已于2017 年5 月在全球100 个国家正式开展,计划完成2500 万人的血压测量。

作为人口大国和高血压大国,中国将完成250 万人次的血压测量任务。为积极配合ISH、WHL 和LCH 的行动号召,中国高血压联盟候任主席、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所长王继光教授启动了中国高血压控制行动计划——“五月血压测量月”血压测量项目。

王继光教授表示,该项目将在2017 年5月和2018 年5 月,分别在全国100 个县(市、区)各选择10 个血压测量点,每个测量点每天为100 人测量血压,持续测量25 天,总计为250 万人测量血压。血压测量项目的开展,不仅可提高公众对血压测量重要性的认识,还能提高血压测量地区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提升血压测量地区高血压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目前,血压测量项目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血压测量设备将于近日分批发送到相应的测量点。年龄在18岁以上、一年内未测量过血压的人,均可参与免费血压测量。

王教授介绍,本次血压测量采用经过验证的具备自动传输功能的上臂式欧姆龙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前,应先脱掉外套,穿衬衣或薄衫,测量非优势上臂的臂围,并根据臂围大小选择合适的袖带。臂围小于32厘米者,选用标准袖带;臂围大于32厘米者,选用大袖带。袖带松紧合适,容一指;袖带下缘在肘窝上两横指。测血压前,应在有靠背的椅子上休息至少5分钟,两脚着地,不交叉。测量时,应将前臂舒适放置在桌子上,确保上臂处于心脏同一水平。测血压时不说话,不活动,不吸烟、喝水和使用手机。连续测量三次,间隔30~60秒。测量后,血压数据会自动传输到云端储存(血压监测云),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医生可查看患者的数据,患者可查看自己的数据。

作为高血压联盟的候任主席,王继光教授希望能够通过本次活动,使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从现在的30%提高到70%、治疗率从现在的90%提高到99%,达标率从现在的25%~30%提高到70%,控制率从现在10%提高到50%。

王继光教授曾在《大众医学》杂志撰文,提纲挈领地介绍了高血压患者应当具备的基础知识、应该了解的就医窍门,以及最应当避免的误区,大家一起来学习学习吧!

高血压患者最该了解的基础知识

1. 坚持按医嘱服用药物

目前可供选择的降压药物不仅种类多,且有效、安全。只要坚持按医嘱服用药物,并配合生活方式的改善,大部分高血压都可得到有效控制。高血压一经确诊,如果没有或未发现明显的可以去除的致病原因,患者应长期坚持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到目标水平。如果可以耐受(无头晕等低血压反应),血压可以降得更低一些。

2. 坚持监测血压

如果只依靠偶尔去医院就诊时才测量血压,往往很难将血压控制到合适水平。因此,患者应尽可能在家中定期测量血压,特别是在改变治疗方案或环境发生较明显变化时。若有条件,宜选择经过临床验证的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如果家中没有血压计或担心自己测量不准确,可去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测量血压。

3. 定期去医院进行心、脑、肾、血管功能评估

降压治疗的根本目的是保护血管,预防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发生。因此,高血压患者除了观察血压变化外,还应定期去医院进行心、脑、肾、血管等器官结构与功能评估,如心电图、心彩超、肾功能、尿常规等检查。这些检查不需经常进行,每年一次或遵照医嘱。

高血压患者应当掌握的就医窍门

1. 根据病情选择医院或医生

按照我国目前的医疗机构配置,城市有二、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者往往设有高血压专科或专病门诊,后者一般由全科医生提供高血压诊治服务。农村有规模较大的区域性县市医院和提供综合服务的乡镇卫生院,前者大致与城市的二、三级医院职能相似,而后者则相当于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高血压患者若病情稳定,只是到医院开方、拿药,完全可以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既方便,又高效。当然,这些基层医疗机构的药物配置可能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但随着医药分开,这些问题最终将得到解决。

若治疗一段时间以后,血压未能得到有效控制,需要变更治疗方案时,患者应考虑去高血压专科或专病门诊就诊。高血压看起来简单,测测血压,开张出方,实则不然。高血压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复杂,如果所选择的药物不合适,血压有时会难以控制,需要专业医生进行处理。

2. 兼顾伴发疾病的合理诊治

如果高血压患者还伴发其他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血脂紊乱等,或已经发生了并发症,如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病情会变得更为复杂。患者应在控制好血压的同时,兼顾其他伴发疾病的诊治。比如,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除了要控制血压外,还应重视血糖的控制等。

高血压患者最应避免的误区

1. 把高血压当“感冒”一样看待

有些高血压患者吃了几天降压药,血压降下来了,就认为病完全好了,不再服药。实际上,高血压患者在确诊后,通常需要长期坚持服用降压药物,因为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还不能一劳永逸地治愈高血压。

2. 把降压药物当“抗生素”一样使用

不少患者认为,降压药应从常用的、便宜的或“差一些”的开始用,如果一开始就使用“最好”的药物,万一出现“耐药”,将来会无药可用。实际上,高血压的病因很多,降压药物的种类也很多,一种药物往往只对一部分患者有明显疗效,患者应根据病情选择最合适的降压药物。

3.不断更换就诊的医院、医生或治疗药物

除少数降压药物可以在服药后迅速发挥降压作用外,大部分每天服用一次的长效降压药都需要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才能充分发挥其降压作用。因此,高血压患者对治疗应当有耐心,在坚持服用药物一段时间后,再根据血压控制情况,由医生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也不要因为短时间内血压控制不好而轻易换医院、换医生,因为这么做相当于“重新再来”,有时只会延误治疗。当然,如果血压长期控制不佳,患者还是应重新选择就诊的医院或医生。

↓点击杂志封面,购买《大众医学》新刊或过刊

▸ 微信号:popularmedicine

▸投稿合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