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发生一般决定于两大因素:一是环境因素,例如饮食习惯、精神紧张、缺乏劳动或运动、肥胖、吸烟等;二是遗传因素,也就是上一代某些特征,如性格、高血压、冠状动脉的解剖特点等可以作为一种遗传因子传给下一代,使后代也容易得冠心病。一个人是否患冠心病,就是决定于这两大因素的相互作用。
一般认为,遗传因子在冠心病有65%的遗传力,也就是在一个人的冠心病发生中,约有65%是遗传因素在作怪,另外35%是环境因素在起作用。所以说冠心病的确有遗传给下一代的可能。不少资料表明,在父母与子女这样一级亲属关系中,父母有冠心病者,子女患此病的机会要比父母没有冠心病者多出6倍。
目前,美国可谓是冠心病高发国之一。如果按一般遗传或家族的概念去衡量,美国的冠心病家族一定要比中国多得多,但事实并非如此。近年来,美国冠心病病人呈逐年减少的趋势。这主要原因是美国人不是消极对待冠心病,而是持积极的心态,针对肥胖和高脂血症,提出了减少食量、改善饮食结构、增加体育锻炼、限制吸烟、酗酒等预防措施,从而使冠心病的发生率大大地降低。
因此,在冠心病的预防上不要陷入“宿命论”的泥潭。要明确在冠心病的预防上,人们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吸烟、酗酒、摄入盐及饱和脂肪过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过少等是可以改变的不良习惯,适当增加体力活动和限制食量对减轻肥胖、控制糖尿病和高血压都有很好的效果。
记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