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中医辨治经验总结

作者:医寿延年 2017-07-28阅读:5554次

通过补五脏、益精气、养阴液、化瘀血,标本兼治,使体内的阴阳失调、气血紊乱、脏腑功能虚弱得以恢复正常。现将归纳四法论治,以供同仁参考。

中医辨治四法

1.1滋阴清热法

本法用于治疗糖尿病早期而尚未出现血管和神经并发症,但有典型的“三多”症候群,临床表现:烦渴多饮,多食善饥,小便增多,而且尿色混黄,大便干结,苔黄燥,舌红少津,脉象滑数。辨证属阴虚热盛证,治用知柏地黄汤加减,以滋阴清热。

案1:患者甲,男,39岁,2011年5月首诊。

主诉:多饮多食多尿半月,伴乏力。患者平素体健,近半月来多饮,多食,尿多,伴两腿无。查尿糖(+++),空腹血糖16.3mmol/L,糖化血红蛋白19.2mmol/L,诊断2型糖尿病。配以二甲双胍口服2粒,1日3次,1周后“三多”症状稍有减轻,但血糖虽降而不明显,故求中医治疗。诊时上症未已,形体消瘦,大便3日难解1次,或时肛裂出血,苔黄糙干涩,脉弦数。证属阴虚内热证,治以滋阴清热法。

处方:知母10g,黄柏10g,生地15g,玄参15g,茯苓15g,淮山30g,天花粉30g,丹皮10g,山萸肉10g,黄芩10g,制大黄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加减调治1个月余而诸症消失,复查血糖各项指标均属正常。

按:本案为糖尿病早期属轻型,治用二甲双胍口服降糖以治其标,合以知柏地黄汤加减,滋阴清热以治其本,标本兼治,血糖明显控制在正常范围。必须指出:该方多为寒凉之品,不宜长期服用,中病即止,或随时根据症情加减调整,以免损伤脾胃功能。如果遇到老年糖尿病或脾胃素虚的患者,服用本方时,剂量宜轻,不宜过大,否则会引起胃部不适,腹胀腹泻等肠胃道反应。

1.2益气养阴法

本法用于治疗糖尿病中期,由于糖尿病早期不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或见于老年糖尿病初诊,典型的“三多”症状不明显。临床表现:口干咽燥,眩晕耳鸣,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大便干结,尿液短赤,或心悸自汗,视物模糊,苔薄白,舌质胖边有齿痕,脉沉细。辨证为气阴两虚证,治用黄芪生脉饮合六味地黄汤加减,以益气养阴。

案2:患者乙,62岁,2011年3月首诊。

主诉:糖尿病3年多,加重2月。患者有糖尿病史3年余,常服用二甲双胍和格列奎酮等西药,其血糖下降不明显,经常在8.0-10.0mmol/L之间波动,心情非常着急,后到中医诊治。

症见:口干咽燥,气短乏力,大便秘结,心悸,夜寐不安,舌胖,苔薄腻,脉细。辨证属气阴两虚证,治以益气养阴法。

处方:黄芪30g,麦冬10g,生地30g,山萸肉12g,淮山药30g,茯苓15g,五味子10g,太子参30g,元参12g,葛根12g,桑寄生20g,丹参15g,酸枣仁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本方加减续服3个月余,复查血糖为5.8mmol/L,且症状改善。若视物模糊,加枸杞子30g,杭白菊10g,决明子15g,以补肝肾而明目。

按:本案糖尿病因没有按医嘱系统治疗,血糖高了就服药,血糖低了就停药,以致血糖控制不稳定而情绪波动,久而久之,耗气伤阴,阴液更亏,血糖数年不退反而加重。配用中药黄芪、麦冬、山药、生地等益气养阴,现代药理证明有降糖的作用。因此,经中西药治疗血糖逐渐控制,并下降至正常范围。

1.3养阴活血法

本法用于治疗糖尿病合并症,病程相对较长,燥热标证已退,多饮、多食、多尿症状不显著。临床表现: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肢体麻痛,口干咽燥,心悸乏力,视物模糊,胸闷胸痛,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或双下肢微肿,或中风偏瘫,舌质暗或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舌下静脉怒张且紫暗,脉沉细或细涩。查血液流变异常,甲皱微循环异常,血小板聚集增强。辨证属阴虚血瘀证,治宜六味地黄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以养阴活血。

案3:患者丙,女,48岁,2011年5月首诊。主诉:头晕腰酸半年,伴两下肢水肿1月。患者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史3年余,以常服格列奎酮、厄贝沙坦等药,血糖控制在7.6mmol/L左右,血压在140/90mmHg,血脂、血黏度偏高。症有头晕耳鸣,腰酸乏力,视物模糊,口干便秘,小便短少,到傍晚双下肢轻度浮肿,苔薄黄,舌有瘀紫,脉细涩。

处方: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5g,赤芍15g,生地15g,山萸肉10g,淮山药30g,丹参15g,茯苓15g,菊花10g,枸杞子15g,泽泻10g,猪苓12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2个月,诸证减轻,血糖、血压、血脂下降。如遇老年兼见中风偏瘫,加生黄芪30g,广地龙15g,淮牛膝15g,以益气活血通络。

按:本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是由于肾虚肝亢、痰瘀互结、血脉阻滞所致。故治用桃红四物汤合杞菊地黄汤加味。前者去川芎,加丹参以活血化瘀,通脉降脂,增加血液流变,改善血黏稠度,后者以滋肾平肝,养阴降糖,加猪苓以利尿消肿降压,诸药配合,既有调养肝肾,祛瘀化痰,疏通心络之功,又可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心肌耗氧量,调节血液流变,从而达到降糖、降脂、降压的作用,经数月的中药调理,症状减轻,病情得以稳定。1.4育阴温肾法

本法用于治疗糖尿病后期的合并症,病程长、并发症多,病情复杂,病变部位可累及五脏六腑,以肾为关健。其病机为消渴日久而阴损及阳,脏腑功能严重受损,气机升降失常,血液运行受阻,水液代谢障碍而导致阴阳俱虚,湿浊痰瘀内阻。临床表现: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气短乏力,口干不欲多饮,畏寒肢冷,颜面浮肿,甚则下肢水肿,食欲减退,大便溏泄,或时干时稀交替出现,小便混浊如膏,面色晦暗,齿摇发脱,阳萎,苔白而干,舌质淡暗,脉沉细而无力。辨证属肾阴阳两虚证,治当以桂附地黄汤加减,以育阴温阳。

案4:患者丁,男,58岁,2011年4月诊。

主诉:颜面浮肿6年,头昏耳鸣。患者有糖尿病肾病6年余,服盐酸二甲双胍片及尿毒清颗粒等药物治疗,情尚属稳定,反复不愈。近期颜面浮肿加重,色苍白,寒肢冷,干欲饮不多,头昏耳鸣,纳差,便溏薄,行2次,后不爽,液混浊,膝酸软,嗜睡,胖淡暗,腻微黄,沉细。查尿蛋白++,糖6.6mmol/L,功能提示:素氮9.2mmol/L、肌酐208umol/L、尿酸473umol/L。治以桂枝6g,制附子6g,熟地15g,山药30g,萸肉12g,泽泻10g,茯苓15g,丹参20g,白术15g,猪苓15g,车前子15g,芡实15g,金樱子10g,制大黄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此方加减调治6个多月而症状平稳,肾功能改善。

按:本案糖尿病。肾病是肾之阴阳两虚证。治用桂附地黄汤加味以育阴温肾,平衡机体之阴阳,提高抗病能力的功效。方中加水陆二仙丹以补肾固涩、消除蛋白尿;配丹参活血化瘀、通利血脉,现代药理证明有扩张血管、降低血黏度、改善循环之作用;配猪苓健脾利尿退肿以降血尿酸,制大黄泻肠通便排毒以降血肌酐。

总结

诸药合用,补肾温经通脉,育阴生津降糖,使肾之阴阳平衡,气血运化,肾脉通畅,改善肾脏功能,从而减少尿蛋白的排泄,糖尿病肾病得以康复。但必须指出的是对于本病的治疗无近功,需要耐心调治,方可取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