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的发展比较缓慢,其最主要的临床症状是对称性的小关节的疼痛、晨僵,往往是发作与缓解交替。由于可出现全身多系统的损害,如浆膜炎(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动脉炎、间质性肺炎、肾淀粉样变、神经病变,类风湿结节等。
因此,类风湿关节炎是人体自身免疫系统调节紊乱所致的炎症反应性疾病。其发病元因目前还不明确,医学上认为可能与遗传易感性有关。同时,有研究数据表明:感染可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的易感性增强,在百分之八十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清中可以检出髙滴度的抗EB病毒抗体,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滑膜T细胞可产生针对热休克蛋白的免疫反应,这种蛋白可被多种细菌表达。
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病变现象,并有侵犯多脏器的关节外表现,大部分的类风湿关节炎都是隐匿起病。
首先的临床表现是关节疼痛,一般以腕关节及其以下的小关节,包括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远端指间关节等对称性受累,足、踝、膝关节也是常见的受累关节,关节外表现主要是多脏器的损害,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在肘、枕部受压处出现的皮下结节,称为类风湿结节,呼吸系统出现间质性肺炎,血液系统出现正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血小板增多症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中医属于“痹证”的范畴,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指出其病因是“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认为是由于人体正气虚弱,抵抗力低下,导致外邪入侵,出现外邪阻于经脉、筋骨,从而出现“不通”、“不荣”的关节疼痛。
从类风湿关节炎的流行病学调查来看,该病分布于全球,其发病率为0.3%~1.5%,各年龄段均有可能发病,而且女性的发病概率要高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4,发病高峰为40~60岁。
中医认为40~60岁是正气开始虚弱的年龄,外邪开始入侵,因此,这个年龄段应该注重生活调摄,重在预防。
类风湿属免疫系统疾病,发病因素复杂,可能与内分泌、地理、社会、细菌和病毒感染等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患了类风湿轻者使人关节变形,重者使人终身残疾,可见类风湿是一种比较危险的疾病,因此,患者患病后一定积极的治疗。
如果大家有关于类风湿疾病的任何疑问,请加彭建国医师微信:(P580158),希望和广大患者一起努力,共同对抗类风湿顽疾,本文原创欢迎个人分享转发,媒体转载请联系彭建国医生获取授权,如果本文对您有益,请您点击关注,分享给有需要的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