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具备医学知识,《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这门学科对本科生挑战挺大。不仅要记住很多动物的种类和构造,还要记住一些专业名词,难度不亚于医学类专业。
然而,为将课程内容与生活中的细节相联系便于理解,四川农业大学一老师不仅将“颈椎表情包”带上课堂,还常用“妈妈体”授课……
解刨课有“妈妈体”
还有“颈椎表情包”
日前,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一学生分享了一张课堂照,照片中一组人类颈椎表情图成了亮点。该图由“寰椎的惊讶”“枢椎的憨笑”“第五颈椎的微笑”“第七颈椎的坏笑”四张图组成,分别代表颈椎不同形状结构,而呈现出的视觉效果就如同颈椎在做不同的表情。
“为了让课程内容通俗易懂,我通常会结合生活实例,把网络上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制作成课件融入到教学中。”该课授课教师黄超介绍,这组“颈椎表情包”就是自己在网络上搜集来的图,想用形象有趣的图进行教学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激发学生兴趣能让他们更容易消化知识点,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举例更容易理解。”。
表情包大图如下:
由于解剖学是一门认知性的学科,涉及较广知识点以及专业的学术名称,而且很多知识点之间缺乏系统性,这导致同学们理解和记忆时有些难度。上过黄超课的同学称,黄老师还有一个“杀手锏”,他惯用“妈妈体”。比如在解答肋骨时,他常说“这个肋骨,就是妈妈给你炖的排骨汤。”有同学评价称,“教学方法独特,幽默有趣,根据课程内容和知识结构突出重点,层次分明。”
肢体语言融入教学
课上模仿动物叫声
据了解,《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这门课程面向五个以上不同专业的学生,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两个部分。但由于学生个体需求不同,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分开进行,造成两者之间有脱节。那如何避免脱节,让枯燥的理论课程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又如何避免灌输式教学?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课程组负责人陈正礼介绍,这是一门复杂又有趣的课,课堂上讲过3000多年前战国时代的《内经》,了解心肝脾肺肾去哪儿了?还可以把它当成一门“美容课”,学生可以搞懂“长得丑”固然是天生的,但是通过后天的锻炼,释放肌肉、骨骼的“超能力”,可以不整容也“变美变帅”。
“教学过程中肢体语言是辅助,目的是提高学生们的兴趣。”教师模范动物叫声,学习动物行走模样等教学形式常出现在课堂上。陈正礼介绍,模仿动物是为了让同学更好的观察和理解动物的行走动作。不仅如此,教师们在讲到动物的某个器官或者结构,会在自己身上比划出该器官或者结构的位置,方便同学理解。
网友
“会玩儿的老师”、“我想来蹭课”
这组“颈椎表情包”在网络走红后, 不少网友坐不住了,纷纷发表自己看法。
有网友发挥想象说:“颈椎长这样,越看越像冰河世纪里的树懒。”“像不像某东商城的图标?原来那只狗是个颈椎。”还有川农网友自豪地说:“我的学校我的老师,上他的课是种享受,全程注意力集中,下课铃声一响就放学,从不拖堂。”“寓教于乐好榜样,看得我们非专业学生想去听一节,学妹下节课提前告知,我要来蹭课。”
成都商报记者 赵雨欣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其中一张由川农学生何文涛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