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北京协和医院,其在医疗方面出众的综合实力在中国家喻户晓。
但是,说起变态反应科,估计大多非医学圈的人,都会感觉很陌生,很惊恐。
在这里,小编科普一下,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成立于1956年,是该领域中国最顶级的临床专科。变态反应科主要的诊治方向是过敏反应性疾病,例如:花粉过敏、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而孙劲旅教授,正是这方面的专家。
看到这儿,是不是瞬间觉得,变态反应科的这些疾病一点儿也不 “变态”!!!!民众一般俗称“过敏性疾病”,下次再去挂号,可不要挂错科室啊。
言归正传,这次孙教授给我们带来的科普贴讲的是花粉过敏。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花的结构,这是中学课本生物学里面的内容,您还记得吗?!
简单的说,花粉是种子植物特有的结构,其作用是为了繁衍后代,根据其花粉传播途径又分为风媒花、虫媒花、水媒花……
花粉过敏即花粉症,是指具有特异性遗传素质的患者吸入致敏花粉后,由sIgE介导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及其引发的以变应性鼻结膜炎、哮喘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症状具有明显的时间性和地区性,并且易受某些气象因素的影响。
对于花粉症的最早描述,来自于129~199AD的古罗马Galen,而在1966年,日本Ishizaka夫妇和瑞典S.G.O.Johannson,因发现了介导发生过敏的IgE一同获得了诺贝尔奖(IgE是过敏原进入机体后诱导产生的特异性抗体,IgE结合到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使机体进入对该过敏原特异致敏状态,当过敏原再次接触时,与细胞膜上的IgE受体结合引起一系列生化反应,继而释放出诸如组织胺等各种与过敏反应和炎症有关的生物活性介质)。
50年代末60年代初,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最早发现蒿属花粉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致敏花粉。说到这里,很多人不禁要问,这个“蒿属”是个什么东东,见下图:
对,没错,就是这些我们记忆中长在屋顶上的“墙头草”。
近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这种略带“萋萋满别情”的地方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蒿草花粉过敏随之明显减少。
就拿北京地区来说,其主要过敏花粉变为了圆柏,看完下图,也许很多深受过敏困扰又难寻过敏源的人会有种“众里寻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赶脚。
致敏花粉绝大多数为风媒花,具有以下特点:1.花朵细小而量多,花粉体积较小:直径15-30微米;2.花粉产量大:16T/2.6km^2;3.植株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很强;4.花色不鲜艳,多数为非观赏花;5.不香,有时还有特殊的臭味花粉;6.不含蜜质,无粘性;7.花粉质量轻,容易飘散: 在14000米高空可以飘散400海里(这才真的是“飘洋过海来看你”);8.花粉播粉期较长;9.有的有对称翼状气囊。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自己曾经冤枉了许多芬芳美丽的花朵,其实,很多我们忽视的路边所谓“杂草”及随处可见的树木,才是引起花粉过敏的最大“元凶”,下面列出一些常见风媒花的“通缉照”及“指纹照”(显微镜下观,瞬间高大上有木有),俨然一部植物界“潜伏”谍战剧。
葎草(花期6-10月)
豚草(花期8-9月)
臭椿(花期8-9月)
细心的小伙伴也许发现了,许多植物的花期并不一定是春天(主要是树木花粉),这也就是很多人夏秋季(主要是牧草及莠草花粉)发生过敏的原因。其他影响气传致敏花粉播散的因素有很多,如:花粉的成熟程度,花粉囊的干湿状况,自然条件、气象、地理及人为因素。
说到人为因素,就不得不提到“雾霾”(创新同济沙龙有一期活动专门就此进行科普,详情请点击链接:301医院徐国纲:大气污染与呼吸疾病及其防治精要),科学家们发现,在雾霾情况下,花粉粒的形态会发生变化,而雾霾对过敏患者的影响是目前此领域的研究热点。
花粉过敏的临床表现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此症常见于青少年(婴幼儿及儿童的比例近年有所升高),主要表现为:1.鼻眼部症状:鼻部症状+鼻外症状;2.哮喘(易受气象因素的影响);3.花粉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接触性荨麻疹;4.伴发食物过敏:如某位患者对蒿草过敏,那么他在吃芹菜,胡椒时,出现过敏的可能性就很大,而对豚草过敏者,很多同时对香蕉过敏;5.查体:很多患者会出现过敏性眼晕。
花粉过敏的诊断也并不复杂,血常规中嗜酸性细胞百分比升高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如需进一步确诊,需要行皮试及激发试验(常使用部位结膜、鼻、支气管)及体外sIgE检测。
皮试
讲了这么多,大家一定很关心花粉过敏如何治疗,这里不得不告诉大家一个现实,花粉过敏目前只能依靠预防和控制,基本是无法治愈的!
但是大家不要灰心,孙教授在这里介绍了很多非常实用有效的防控方法,很多小编还真是第一次听说呢。
最重要的是,患者要避免接触花粉,对于那些已经退休的人,可以采取“跑”的策略,即查阅花粉地图(哪个地区何时以哪类花粉为主),在这些时段避开引起自己过敏的花粉所在地,去其他城市休闲度假。
而那些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可以在室内工作时紧闭门窗,使用空气过滤机(防雾霾时买的空气净化机终于可以一物两用了);在室外使用“花粉口罩”(因日本有30%的人对柳杉过敏,带动了日本的花粉口罩技术的蓬勃发展,大家可以上某猫自行选择购买)。
在这里还要特别指出:戴口罩一定要标准,也就是需要用双手紧压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褶皱,更好覆盖鼻子、嘴巴,否则,是起不到防护效果的。
对于那些重症伴发哮喘,症状持续时间超过2个月/年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治疗(特别指出,和魏则西的那种“免疫疗法”压根不是一回事,切勿混为一谈),部分患者会达到意想不到的良好疗效,但这种治疗方式大约仅对60%的患者有效。
花粉过敏的对症处理:建议:(1)季节前预防用药(在花粉季到来之前2-4周使用脱敏针);(2)鼻外症状的处理:可以口服抗组胺药,也可结膜局部用药(抗组胺药、皮质激素、色甘酸钠)。
专家简介
孙劲旅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7年本科毕业于原同济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1997年汕头大学医学院获硕士学位,2002年获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临床免疫(变态反应专业)博士学位。
擅长尘螨过敏性疾病、鼻炎、哮喘、花粉症、食物过敏、过敏性休克的诊治。
现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过敏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审评咨询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常务编委,北京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常委,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副主任委员,美国变态反应和临床免疫学会(AAAAI)外籍会员,欧洲变态反应学会(EAACI)外籍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