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新手妈妈,产后的激素变化和缺乏育儿经验,加之新生儿身体确实存在的不适,很自然会产生焦虑。
一到傍晚,看见孩子在肠绞痛的折磨下撕心裂肺地哭泣,一哭就是四五个小时,作为母亲,我深感无助、心疼。我不知道用什么办法能够帮助到孩子,宁愿这一切都发生在我的身上,而不是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当我得知婴儿的肠绞痛并无特效药,只能眼巴巴等待孩子长大一些后自然康复,我绝望了,心中涌上来的是无尽的自责。渐渐地,我白天在焦虑中度过,担心、恐惧傍晚的到来;晚上在痛苦、自责、心疼、绝望中度过,直至孩子哭声的结束。几天下来,心疼转化为了厌恶,厌恶孩子的哭泣、厌恶他的存在、厌恶自己、厌恶所有的人、厌恶所有的事情。
产后,我个人身体存在这样那样的不适,人在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心情本来就不好,再丧失部分自理能力,这种失落感、无力感会让人更加高兴不起来。当出现抑郁情绪后,思维同样会受到抑郁情绪影响,对他人正常的行为、态度、言语等产生负性评价,对自身的状况及能力等产生过低评价。老公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我对他的这一行为极为不满;他对我的态度表现出一点点不耐烦,我的情绪又会放大他的不耐烦;当我不得已必须被照顾,我认为自己是无能的,整个人绝望、无助……如此循环往复,抑郁情绪越来越重,抑郁症状也随之越来越重。
我清楚地记得,在孩子出生后第九天早上七点,感受到那种强烈的抑郁情绪5个小时候,我突然领悟到自己出现了产后抑郁。那些糟糕的想法、抱怨,对自己的低评价,都是抑郁带来的症状,我必须调整自己。当意识到这一点,我的心情瞬间好了许多。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彻底恢复,由于造成焦虑、抑郁的因素始终存在,之后还是会出现情绪及症状上的反复。每当这时,我都提醒自己:现在的想法都是受情绪影响的症状思维,不是客观的。
有了自我提醒、监控,我的症状越来越轻,状态越来越好。孩子出生第12天时,我突然明白,孩子哭闹时,我的心理状态应该是心疼,不应该是厌恶。当我想通这一点时,我又好了许多。只要情绪平静时,我就会强化自己的正确认知。比如,我会回忆老公在我月子期间的辛勤付出,回忆他的尽职尽责,反复告诉自己他的担当与体贴,告诉自己在消极情绪下对他的不满与怨言其实是情绪推动下的症状思维,与他无关,是我自己的问题。并且,我会将这些反思都记录下来,以便在情绪波动时提醒自己。随着孩子长大,肠绞痛有所缓解,疼痛时间慢慢减短,疼痛间隔也逐渐拉长。我照顾孩子的经验在慢慢丰富,操作越发熟练了。虽然躯体仍然还会有些疼痛,但总体趋势还是慢慢好转。加上不断自我调整,尽可能在室内多活动,多做深呼吸,我的情绪越来越平静,心态也越来越平和。
孩子满月后,我尽可能出门活动,促使身体产生有利于积极情绪的多巴胺、内啡肽等激素。在不断地自我调整下,我不仅完全摆脱了焦虑、抑郁的困扰,找回了那个积极、乐观的自己,在孩子两个月左右的时候顺利回归工作。现在,我面对孩子的哭闹时,已然从容,内心冷静,判断精准。我找到了新的生活规律,平衡了家庭与事业。斩断产后抑郁的关键,在于及时准确地识别情绪推动下的症状思维,从而积极调整自己的情绪,回归理性、客观思维。
希望天下所有的母亲都能够平安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