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6日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必然而重要的。如果一个孩子有了“心病”。刨根问底,你会发现,其实与父母的养育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
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家长出了问题?
婷婷(化名)是个9岁的女孩。有一天,她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宣武医院心身疾病专业组的心理咨询门诊来做咨询。这一天,接诊这个家庭的是咨询师赵晓莉。
刚刚见到这一家人,赵晓莉感觉这是一对溺爱的父母养育了一个骄纵的孩子。看起来还算乖巧的婷婷在咨询室里表现得非常没有礼貌,赵晓莉问她任何问题,她一律不回答。赵晓莉和她的父母聊天,说到婷婷具体情况时,婷婷转过头冷冰冰地盯着爸爸妈妈:“你们给我闭嘴!”爸爸妈妈短暂了停顿了一会儿,试探着又和赵晓莉说起了孩子的情况,婷婷这回急了,她从座位上跳了起来,走到爸妈的身后,先是给了爸爸一巴掌,然后又伸手去拧妈妈的鼻子。如此无礼的表现,爸爸妈妈竟然非常“宽容”,没有发脾气。
赵晓莉拿来了咨询室的玩具,让婷婷玩一会儿,婷婷稍微安静了一下。断断续续中,咨询结束了。婷婷的父母很有礼貌地向赵晓莉说再见,这时,婷婷突然来了一句,“不许给她付钱!你们赶快给我走!快点走!”婷婷的爸妈拿起了婷婷的书包,安抚她说,“咱们马上就走啊,马上就走。”临出门,婷婷抱起了咨询室的四五个玩具,准备带回家。一直很温和的赵晓莉告诉婷婷,“这些玩具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是这个咨询室的。我知道你很喜欢这些玩具,这些玩具确实也很好玩,如果你想继续玩,可以来咨询室玩,也可以借走,但需要按时归还。”婷婷没搭理赵晓莉,抱着玩具出了门。
过了10多分钟,婷婷的妈妈又回到了咨询室,这次她们是来归还玩具的。妈妈拿着玩具,婷婷手里拿着一块刚刚买到的奶油蛋糕,看得出来,婷婷特别喜欢这块蛋糕,她小心翼翼地捧着,生怕蛋糕会掉到地下,偶尔会下意识地会咽下口水。妈妈把玩具放下,婷婷则鼓足勇气对赵晓莉说:“阿姨,蛋糕送给你。”站在一旁的妈妈很吃惊,“你确定要把蛋糕送给阿姨吗?”婷婷很确定地点了点头。妈妈告诉赵晓莉,她和孩子爸平时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就拿吃蛋糕这件事来说,每次去蛋糕店,他们会根据孩子每天可以摄入的热量计算出可以购买的蛋糕,然后让她选择一块蛋糕,“这是她左挑右选出来唯一的蛋糕。”那一刻,咨询师赵晓莉非常感动。她知道婷婷将她最珍贵的蛋糕送给她,是缘于对她的信任,也是对她一直温和以待的一种回应。而婷婷的爸妈--这对表面温和、实则严格甚至苛刻的父母则是造成婷婷“蛮横无理”的原因之一。
你到底是哪种父母?
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的鲍姆令德教授曾对父母教养行为与儿童个性发展的关系进行了长达10年的研究。研究表明: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会塑造不同个性的孩子。婷婷的父母是哪种类型的父母呢?
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心身医学组医生彭茂说,其实在婷婷的父母的身上至少有三种类型的父母的影子:
首先是溺爱型父母。这种父母的特点是对孩子是低要求高反应,几乎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而对孩子的不合理行为并不加以限制,并且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在这次咨询中,婷婷的父母始终不正面回应孩子的过分要求,甚至一个9岁的女孩动手打爸爸妈妈这样极其过分的行为,他们也能容忍。在这种教养模式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变得任性、依赖、做事没有恒心,自私。彭茂说,现在不少老年人在隔辈教育中,溺爱的表现特别突出,这需要引起老年人注意,“您以为这是爱孩子,实际上可能害了孩子。”
第二种父母是专制型父母。这种类型的父母对孩子“高要求低反应”。他们往往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标准做事情,很少听取孩子自己的想法,几乎不接受孩子的反馈,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婷婷的父母看似溺爱孩子,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每天都要严格计算婷婷的进食热量,要求婷婷一次只能买一块小蛋糕。“这表现出了很强的专制性,至于婷婷有什么想法,他们实际上并不在乎。”在这种教养模式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低自尊、依赖性强、对抗、焦虑等不良性格特征。
第三种类型的父母是忽视型的父母,对孩子是低反应低要求。他们不关心孩子的成长,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爱,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家长。现在有些家长追求“放养”,认为散养有道理。但一定要注意这种“放养”是有意识的放养,而不是为了减轻责任,不管不问。婷婷的父母无论在专制的高要求状态,还是在溺爱时低要求状态,其实都不够重视孩子的真实感受,更不能准确体察孩子行为背后真实的想法。因此,他们其实也是忽视孩子的。同时这种父母对孩子没有合理要求,所谓的高要求多是为了满足父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孩子的成长,所以在合理要求方面这样的父母是欠缺的;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容易出现消极、自控能力差等性格特征。
你是什么类型的父母?彭茂说,现在多数父母是混合型父母,不是绝对的溺爱,也不是绝对的忽视,更常见的生活中溺爱,学习上专制,情感上忽视。
采用什么样的教养方式才是理想的父母呢?彭茂和赵晓莉认为,理想的模式是民主型家庭。“做父母是不需要持证上岗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当父母就不需要学习,特别是想当一个比较好的父母,更需要学习。”彭茂说,在民主型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相对来说,融入社会的能力和认知能力都比较出色。能够比较快地学习新知识,在与别的小朋友交往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相对来说,更乐观、更积极、社会成熟度较高,学习上更勤奋,学业成绩也较好。
要做一个民主型的父母,首先对孩子是诚恳的,要善于与孩子交流;对孩子提出合理要求,能够设立恰当的目标,并坚持要求孩子服从和达到目标;同时尊重孩子的需要,积极支持幼儿的爱好、兴趣。做民主型的父母,遇到孩子的不良表现时,不随意评判,会倾听孩子真实的情感和想法,了解原因何在,等待孩子情绪舒缓后,再引导他良性地表达负面情绪,并坚定指出行为界限,让孩子把握好分寸;同时,家长要想保护孩子,让他在生理,情感,社交上不受到伤害,要给孩子一些独立性,让孩子自己发现局限性,让他自己从错误中汲取教训;这样才会使孩子发展出一些能力来。在父母欣赏、信任和有引导的爱与一定的自由之间,孩子将逐渐学会面对挫折、面对困难。
对孩子因材施教更重要
虽然好的父母有一定的模式,但具体到每个孩子来说,其实没有一个通用的标准,更需要家长用心去了解孩子的特点,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很多人说,孩子是一张白纸。实际上,每个孩子天生并不是一张白纸。”一个家庭中,如果有两个甚至更多的孩子,家长就会明显感觉到,同样的父母养育的孩子是有很大的差异的,这就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气质。有些孩子的气质是属于难养型的,那么这个孩子就很难接受母亲的抚慰,这种孩子也不安静,喜欢哭。孩子的成长必定会受到遗传的影响,而且遗传因素是家长不能改变的,但环境因素是家长可以改变的。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社会、家庭、学校都会对他产生影响。家庭环境包括父母的性格,父母的为人处事的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及和孩子互动的模式,甚至父母的工作,家庭居住的环境,家庭是否迁徙,以及家庭的其他成员之间的一些关系,家庭的一些生活的事件等,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家长不能伴随孩子一生,但家长今天的努力可以为孩子的未来之路洒下阳光。”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贾晓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