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不能仅靠老师,家庭教育才是根本!

作者:早教励志妈妈 2017-09-06阅读:4508次

昨日,有位高知妈妈朋友跟我说,她把在家中整理的旧书发到朋友圈中,低价出售,有很多妈妈都来挑选,然后邮寄过去。她的这次卖二手书,让我生出很多感慨。

她卖的这些书类型包括教育、心理、散文、杂文、历史、经济、法律、小说、英语,最受欢迎的是教育类的书。从这点看来,这些买书的朋友都很爱自己孩子,他们通过阅读不断充实自己,渐渐丰盈自己的知识库,让孩子的成长沿着有利的方向健康发展,让家庭的和谐氛围日益浓厚。

我一直强烈坚持的一个观点就是,好孩子是培养出来的,好家长是学出来的。只有家长去学习了,在孩子出现任何问题的时候才能心中有数,不慌不乱。

孩子的教育不能仅靠老师,家庭教育才是根本!

从我儿子出生起,我便很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刚满月后,我便买来很多早教视觉卡片、睡前故事来给他看、给他读。还买来一些启蒙乐器,每天都坚持放些轻音乐给他听。很多人或许会说:“孩子那么小,懂什么?”。但我不那么认为,即便孩子再小,从他出生那一刻,他便有强烈的意识去感知这个世界,探索着他周围的一切。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与更好的教育,为了培养他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习惯,我辞掉工作,在最好的年华,放弃发展,选择陪伴他,照顾他。我是位全职妈妈,但我拒绝做平庸的家庭主妇。

孩子成长,我便与他共同成长;孩子需要学习,我便与他共同学习!我买来很多绘本,每天读给他听,我会弹钢琴,每天弹给他听。及我所长,去影响孩子,我深信,身教重于言教。孩子入睡,在夜深人静之时,带上耳机,线上学习,充实自己。很喜欢一句话:艰难的时候,不要灰心或焦虑,你不是没有成长,而是在扎根。

如今,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在早期智力开发下,孩子活泼可爱,聪颖灵慧,养成了爱看书的好习惯,而我也不再焦虑,内心更加平和,更加强大。

孩子的教育不能仅靠老师,家庭教育才是根本!

也许看到这,你会不禁问:育儿路上难免遇到问题,该怎么处理?

● 比如,孩子早晨起床磨磨蹭蹭,着急上班的家长一个劲儿催,越催孩子越慢,怎么解决?当然是去读书,通过学习掌握科学育儿,明白孩子磨蹭与他们没有时间观念有关,家长合理安排好孩子的生活,从点滴小事做起,教育孩子提高做事效率,就能帮助他克服磨蹭的坏习惯。

● 比如,有些家长羡慕别人家有个爱读书的孩子,而自己家的孩子不爱读书,所以总在孩子面前说起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值得家长注意的是,这些或许是家长的有口无心的话语,会像魔咒一样在孩子的生命里如影随形,孩子很多的不自信都来源于家长的这些话。

家长再次说“别人家的孩子”如何之前,先看看别人家的家长如何。别人家的家长每天都有阅读的习惯,孩子耳濡目染怎么可能不喜欢读书呢。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复印件质量不好,说孩子有什么用,得修改原件。

● 比如,有些孩子在无法解决的问题面前,会有强烈的挫败感,当他无力面对的时候,可能就会以发火的形式将这种情绪表达出来。懂儿童情绪管理的家长会知道共情与接纳,然后再加以恰当的引导,帮助孩子自然地从挫折感中走出来,风平浪静之中会迎来再接再厉。而不懂如何处理孩子情绪的父母经常会与孩子对着干,场面愈演愈烈,本来一个人痛苦,继而演变为两个人受苦,甚至全家人受苦。

● 比如,家长费尽心思给孩子选幼儿园,选小学,选中学,选各种兴趣班,甚至一年十几万或者几十万上国际学校。殊不知,如果家长没有多去了解一些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知识,没有针对孩子的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家庭教育,那么,孩子就算在名师手下,也难以有很大的出息。因为在任何学校,老师资源有限,无法对所有学生因材施教,老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是更客观的现实。因材施教的主体是家长,因为最了解孩子的人是家长,最有条件因材施教的人也是家长。

孩子的教育不能仅靠老师,家庭教育才是根本!

当家长切实履行好了自己的教育责任,孩子无论是在私立学校还是公立学校,是在贵族学校还是普通学校,他一样都可以发展得很好,因为底子打得好。给孩子打底子的人,是家长,不是老师。

有句话说,想让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先去成为那样的人,家长是孩子的榜样。所以家长一定要坚持读书,读工作相关的书,是为了自己的业务能力更强;读工作领域之外的书,是为了自己的头脑更丰富,一个头脑丰富的人,思路就会更加开阔,在碰到孩子的问题时也会有更科学的应对方法;还要读一些教育类的书,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陪伴孩子茁壮成长,家长责无旁贷。

孩子的教育不能仅靠老师,家庭教育才是根本!

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请反省一下自己: 我做了什么?我的孩子会这样?为什么只有我的孩子这样?为什么别人的孩子不这样?这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理性的正向的思维方式,更有利于自身的成长进步。当你成长进步了,孩子的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欢迎读者朋友在下方留言,育儿路上,愿我们一路前行,做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