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已经写了十篇关于家庭教育的问题,今天这个算是收尾篇,从常见的家庭教育现象阐述家庭环境的重要性。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我每次跟家长们说这个理,都会得到家长的认同。不过,要用这样的理由让父母们改变自己,做最好的家长,很难。
有位孩子妈妈曾对我说过,她参加过一次三天两晚的妈妈心灵成长课,导师很有水平,总是用案例和体验刺激她在家教中的痛点,弄得她处于追悔莫及情绪下,哭了三天。
过后又发誓了三天,发誓完了再坚持了三天。然后,一件小事的发生,自己再度失控,对成长中不断违背自己意志的儿子,依然如故继续着从前的不当教育方式,自己原本被导师指出的问题也依然着。
另一位孩子的爸爸也在场,听前面所言之后,很理性的说:我认为改家长不是办法,多年积累下来的缺点,说是为了孩子就都能改好了,我不信。
我听出了玄机,追问:那你说该咋办?
他想了一会,认真归结了八个字——知己知彼、扬长避短。
后来,我根据这八个字,整理了一堂家长课,课题是“用扬长避短建设第一环境”。我不再难为家长,回避了改变。
这确实是个题,难点在父母如何认识自己的短处。我在课堂上直白问:基于对孩子的影响,谁敢晒晒自己的短板?现场,好长时间的沉默,因为,“知己”太难!
但,这是解决如何给孩子一个最好的第一环境的前提呀!我坚持了追问。
并记述了我和几位父母现场一些对话:
我的缺点是遇事不爱思考、不讲方法,急躁
我问:你急的时候,孩子是不是也跟你急?答:是的。我说:你本质是性格问题,但在和孩子之间处理事情的过程,你就是环境,并发生了环境教育。具体说,你在教孩子遇到事情,不思考、不慎重,不问青红皂白,结果是,久而久之,孩子养成的品格习惯就是处理事情急躁,而情急之下就会出错。最终,演变成为情商问题,将来难以担当管理工作。
我的建议是:一忍二逃过后说。遇事忍着点,忍不住就躲着点,过后再说。
我自己不读书,所以我让儿子学习他不服
这是一位很实在的父母,夫妇两人做点小生意,家里几乎都找不到书的影子。所以,客观讲,这对父母给孩子提供的第一环境中没有书的味道。但是,他们特别希望孩子改变家风,成为读书人。
我问:你是用什么样的方法督促孩子读书学习的?孩子父亲说:俺家妞成天看电视剧,着迷,我就骂她,叫她回屋去看书,她不服我,跟我倔。
我又问:她从书中读到的一些你不懂的知识,要是跟你说,你会不会欣赏她?表扬她?父亲回答:不会,我就看她考试的分数,考好了有奖,考不好就不给钱花。
我明白了,对他们说:你们在读书这件事上,确实没有给孩子建设一个好的环境,我也不能要求你们去装个样子给孩子看,这没必要。我的建议是,你们应该学会欣赏和示弱,在孩子表现出因为读书学习而强于你们的情况下,抓住时机表达对孩子的羡慕和对自己曾经不读书的后悔。因为,如此的感受信号也是在给孩子创设一种“读书真好”的情感环境。
我孩子还小,我觉得有点太宠惯了我问:可能不仅你惯孩子,还有比你更惯孩子的人吧?回答:有的,孩子的爷爷奶奶比我还惯孩子。
我解释说:毫无疑问,你们提供给孩子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来讲,问题很大。尤其是对于独立性、责任心和耐挫力等优秀品质的塑造,在如此溺爱和过保护状态下,孩子向环境吸收的教育元素,几乎都是负能量。
她点头称是,但又摇头说,道理明白,看见了宝贝就啥都忘了。
我问:你们家都这样吗?回答说:孩子爸好些。我建议,那你就自控一些,把孩子的事多交给孩子爸。还有,尽早让孩子走出家门,走进幼儿园,那里不会像你们一样惯孩子。这叫“惹不起,躲得起”,你们躲开了,孩子进幼儿园了,就是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