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人人夸奖的“乖小孩”,只是大人一厢情愿的满意,并非孩子最开心的抉择,有时候真的感觉”乖“孩子很累,活在别人认为的世界里,过着让别人心安理得,而自己哭笑不得的日子。
从小我们就被家长们、邻居们、或者是老师们教育要“乖”、要“听话”;由于是大人们所教育的、所希望的,所以我们就自然而然的想成为别人口中的“乖孩纸”。
我们经常还能在路上听到这样的话。“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你不乖妈妈就走了,你自己在这里哭吧!”
你乖我才满足你,你听话我才爱你,不然我就抛弃你。这对孩子来说,不仅太可怕,也太功利。
那时候,我是所有人眼中的“乖孩子”,因为我“体谅父母、懂事、从不乱要东西”。
现在我都忘不了的是,我10岁的时候,爸妈带着我和表弟一起逛街,表弟哭着闹着非要一个糖葫芦,妈妈无奈地掏出钱买了下来。当问起我要不要的时候,我想了5秒钟,还是轻轻的摇了摇头。
于是,表弟如愿以偿的得到了甜甜的糖葫芦,而我却只得到了父母的一句“你看你姐姐多乖!”
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当时有多想吃那个糖葫芦。我不是不想要,而是不敢要,因为怕父母失望,怕自己担当不起“乖孩子”的称号。
过年的时候,长辈发红包,我们其实明明很想要利是钱,却还是要表现出一番欲拒还迎的模样,来表现出自己其实很“乖”,决不是随随便便拿别人东西的人。搞得发红包的长辈都不好意思,其实对于我们想要的,我们应该勇敢的说出来,勇敢的去争取,才不至于自己后悔,别人遗憾、难堪。就像领红包,只需在领完红包以后恭敬的道一声祝福,就可以做到皆大欢喜。可是有的人却往往的习惯于定向思维,不懂得什么才是真的的”好“,弄的场面尴尬不已。
有时候真的感觉”乖“孩子很累,活在别人认为的世界里,过着让别人心安理得,而自己哭笑不得的日子。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想要的东西,连自己想要的生活都不可以去争取,那他凭什么去给予朋友、给予家人更好的帮助与生活呢?什么都要谦让,那你又有多少东西让呢?
无私是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但是同时也有一句叫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说明人生来就是自私的,做事只要对得起天地良心,该争取的我们还是要尽力而为的,起码听从了自己的内心办事,就算结果不理想,也不会太难过。
讨好型人格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对自己的认可、自己的情绪,都建立在别人的评价和回应之中。即使已经非常优秀了,但仍然需要别人不断的确认,不断的肯定,甚至不断的回应,才能找到自我。
因为害怕自己所作所为会让别人不高兴、因为害怕破坏别人眼中自己的形象,宁可不表达自己的情绪,宁可压抑自己的渴望,也要尽可能的去维护人际关系中的表面和谐,如果长期的压抑自己的内心,表面上给人的感觉很”乖“,内心深处却是在滴血,长期以往心理一定会变得很内向、很自卑,要不就是很虚伪、心理很扭曲。
希望家长们应该正视孩子们自身的渴望,让孩子学会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孩子的成长都需要一个过程的,有正常的叛逆期,有“可怕的两岁”,有童年的欢闹,有青春期的不羁,经历了该经历的一切,才能自然成熟,自然成长。